最新专题
专题:抗衰老 得长生之术,驻不老之颜,是为人类古已有之的梦想。相传始皇帝遣徐福携三百童男女远赴东洋追逐遥不可及的长生梦,西游记中孙悟空也是感伤于身边猴兄猴弟的死亡才出海寻觅仙缘。西方国家亦真亦幻的吸血鬼不老传说亦是流行至今,指环王中的精灵族最后也远航至可以永葆青春的阿门洲。这些关于战胜衰老的旖旎幻想,恰恰反映了人们对于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清醒认识。 科学家也在为揭开衰老背后的秘密而努力。科学不是幻想,在面对衰老问题时,也要遵从科学研究的规律。而必须要告诉大家的是,“迄今为止,所有号称延缓或者逆转衰老的疗法,都没有科学证据的支持。对那些号称“科学”却又宣称被科学界“打压”的“抗衰老疗法”来说,“科学”不过是他们的一块幌子而已。”——云无心:A4M抗衰老,以科学的名义忽悠。 作为百姓,面对市面上层出不穷,吹嘘的天花乱坠同时又穿插着大量“科学名词”的医疗产品广告,难免不会被忽悠的动了心。特别是一些罹患绝症的病患家属,往往不惜一试那些号称可以力挽乾坤的“神药”。 对阵伪科学,最有力武器是科学,针对抗衰老,看过以下文章,相信你也会练就一双慧眼,识破其中的诡诈。 投稿:五问抗瘤酮 投稿:斯坦尼斯 R.博金斯基和“抗瘤酮” 投稿:博金斯基诊所治愈癌症的骗局 投稿:美国过抗衰老医学会传授的屠龙之技 A4M抗衰老,以科学的名义忽悠 什么能够“抗衰老” [小红猪]世无不老泉 博金斯基与抗瘤酮:半世纪的欺骗史 抗瘤酮:并非抗癌神药 警惕洋骗子对我国恶性肿瘤病人的欺诈 那么,科学界是如何看待“衰老”,并且取得了什么研究成果呢?对此可参看以下几篇文章 永生的赌局-1 Aubrey·格雷的画像 永生的赌局-2 消耗型肉身 老而不死是为贼-乱谈衰老、死亡与演化
【特别专题】……变作者! 这些名字你大概不会陌生: 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吃的真相、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专题合集《冷浪漫》……还有抢搞译稿到手软的“小红猪翻译组”、以海外华人科学家访谈为主打的“科学圈圈坐”、以“耳机线为何缠在一起”为代表的互动节目“Dr.U”,当然,也少不了那些图文并茂的小姬看片会和达文西行走中队的精彩回顾。 但在松鼠会成立3周年之际,我们还想和你分享这样一组数据:3000多篇文章,9万多条评论,1500万访问量,3500万页面流量…… 现在的科学松鼠会群博已成长为这样一个公益性科普网站。 今年3月23日北京时间中午12点,正忙于为“日本地震与核辐射危机”查阅资料、撰写文章、翻译名博以及参与门户网站在线交流的松鼠们,发现自家网站遭遇了代价高昂的大流量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这是松鼠会发展史上值得记录的一笔,这次风波,令我们付出3天当机的代价,也令我们真正意识到自身的成长。 对了,除了以上各项网络指标数字,我们还有一个消息愿和大家分享:4月19日这天,松鼠会迎进了第108位成员。不过,我们可不是要列一套天罡地煞。在松鼠会之外,我们有的是研究院所里的在读研究生,有的是高校教师,有的是国内媒体中的科学记者或编辑,甚至还有日常工作和科学关系并不密切的都市白领……但在松鼠会,每一位成员都站在自己的ID背后,在一个线上的平台中,平等交流、共同探讨,以期写出更多有容、有趣的科学文章,同你一起分享科学之美,之乐趣,因为我们共同的愿景是:让科学流行起来! 你呢,想和我们一起吗? 还在犹豫?或是苦于找不到引路人?或是怵于传说中苛刻艰险的层层考验? 那么,现在我们请出10余位松鼠总结自身经验,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磕开科学写作的果仁,如何? 这一期的特别专题,请看松鼠们和大家分享私人经历,讲讲自己怎么从Geek走上科学写作之路的故事。 ——文/白鸟 杨杨 专题策划/执行:白鸟 偷拍 首先,要高调抛出我们的松鼠会明星: 高产劳模云无心现身说法《我的写作之路》,讲述自己如何从实验达人变身为畅销书作者。 松鼠会创始人、果壳网CEO姬十三爆料自己的成长经历《科学写作之“求变”》,一个科学青年怎么琢磨着用正交试验把自己包装成了文学青年。 回头再看,过去几年里,随着科学在大众媒体上的曝光率增加,松鼠会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部分八卦请参看猛犸的《松鼠会大事记》。而科学写作,在国内国外究竟呈现怎样的状态,它能够成为靠谱的谋生手段吗? 海外松鼠水龙吟和歪歪联合编译了英国科普作家协会的《如何成为一名科学作者》,和你一起看下,在英国,理工科学生如何通过一些培训课程和实习机会成长为科学作者,除了平面媒体还有哪些选择,以及这份职业的前景。 松鼠会内也不乏国内媒体工作者,他们更清楚国内这个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解放日报》科学记者某鱼从媒体人的视角剖析《科学媒体与科学记者》,帮助理工科分析进入这个行业的方法。介绍了可能刊载科学内容的媒体类型,文风要求,特别是如何在主流媒体中介绍科学内容。 《科学世界》副主编史军,指导大家《做美味的“科学甜点”》,评点行业现状,讲述从兰花博士华丽转身的经历。 松鼠会产品经理量子熊猫同时还是一位研究生,他走出了《科学训练之后——科研之外的另一条道路》。 心理学小美女0.618大学毕业后就成为果壳网驻站编辑,在她看来,科学写作是《一件困难的容易事》,如何制造有料的文章?需要的是练习与热情。 果壳网主编拇姬,则通过《如何写一篇科学随笔》一文,从一名文科出身的资深媒体从业者角度出发,希望为科学写作者,特别是初入行的的科学写作者提供一些清晰的写作建议。 看完编辑们的成长经历,你一定有些跃跃欲试了,科学写作可以是谋生手段,可以是兴趣爱好,可以好玩,可以尝试。下面我们给出了一些写作建议: 在松鼠会联合翻译的《科学写作指南》中,emma-lanpinihuayuan@yahoo.com.cn 翻译的这部分《写好科学:科学写作教师技巧谈》(P36-46)给出了一些便于快速掌握的写作技巧。 松鼠会第一次征文的头牌获奖者色人从选题、资料搜集、到动笔、修改,把自己的《写作心得》共享给了大家。 如果你觉得这样看起来还是有些难,没有关系,来松鼠会里寻找帮助和乐趣吧: 猛犸在《流年·松鼠会》里透露了不少我们的八卦哦。 姬十三的《如何在科学松鼠会里学写作》手把手告诉你科普文章的诞生过程。 云无心说《加入松鼠会,是过程而非结局》,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松鼠进阶游戏”。 那么,你有兴趣来闯关吗? 附《科学松鼠会新会员入会流程》 (责任编辑:laiqul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