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简介
1.课程代码:8003060
课程英文名称: Theory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
课程负责人:黄茂林,秦伟
2.学时学分:50学时 2.5学分
3.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
4.预修课程:理论力学、机械设计
5.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研究机械的共性功能原理及功能结构的分析与设计。以机构及机械系统的结构学、运动学及动力学设计为主线。其主要内容包括:运动链及机构的结构分析与设计,机构的自由度、约束与结构,型数综合的理论与方法。常用典型机构(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轮系)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及运动学尺寸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内容(动态静力分析平衡,运动方程的建立与求解及机械的速率波动与调速)及其分析、设计方法。机械系统,主要是执行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任务、内容与基本方法。
6.课程教材:黄茂林 秦伟主编,《机械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8月
7.参考书:朱友民 江裕金主编,《机械原理》,重庆大学出版社,1987年8月;申永胜主编,,《机械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孙桓 陈作模主编,《机械原理》(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8.选课对象:重庆大学机械学院本,专科学生.
9.开课单位: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基础教学基地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THEORY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
课程负责人:黄茂林,秦伟
二、学时与学分:50学时 2.5学分
三、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
四、课程教材:黄茂林 秦伟主编《机械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8月
五、参考教材:
1. 朱友民 江裕金主编,《机械原理》,重庆大学出版社,1988年8月
2.孙桓 陈作模主编,《机械原理》(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申永胜主编,《机械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4.邹慧君 傅祥志等主编,《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
六、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七、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任务 :
《机械原理》课程,是通过面向21世纪、及21世纪初高等教育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面向21世纪机械制图及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及《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与实践,根据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要求,构建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中设计基础系列课程之一。定位于机构及机械系统的运动学结构和尺寸设计,及机械系统的动力学与运动方案设计。是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具有强的综合性与系统性。本课程的任务,就是为学生今后从事机械设计、研究和产品的开发创新奠定重要的基础。掌握机构及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基本常用机构的分析设计能力,初步具有拟定机械运动方案能力和对机械产品进行功能原理与结构方案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在培养学生的机械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1.绪论。 介绍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与要求;进一步认识机器的功能组成及从机械系统的全局认识、了解机构的功能、结构及常用典型机构。
2.机械的结构设计。 包括:运动链和机构的基本结构理论;构件、运动副与自由度和约束;运动链及机构的结构设计,结构组成与分类。
3.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 包括:1. 平面连杆机构的分析与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平面连杆机构的结构与类型;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学特性与运动分析;平面连杆机构的传力特性与受力分析;平面连杆的运动学尺寸设计。2.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凸轮机构的结构特征及应用分类;凸轮机构的运动学、结构学参数及选择;凸轮机构的设计。3. 轮系及其设计。包括:轮系的分类与应用;周转轮系及其设计;复合轮系及其它新型传动。4. 其它常用机构简介。
4.机械动力学。 主要包括: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机械的平衡(迴转质量及机构的平衡);机械的运转及机械运动方程;机械系统的速率波动及周期性速率波动的调节。
5.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主要内容包括:机械总体方案设计的内容及步骤;机械执行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任务、内容和方法;机械执行系统运动方案的创新及优选;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方法及示例。
九、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的总体基本要求是:了解,掌握机器和机构的功能原理及功能结构;掌握典型常用机构的运动学,动力学性能,应用特征及分析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包括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具有初步拟定机械系统,特别是执行系统运动方案的能力。
全书共七章,各章的教学基本要求为下:
机构的结构设计。了解构件、运动副的结构、分类与应用;了解运动链及机构的结构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能正确计算运动链和机构的自由度,了解机构中的虚约束及局部自由度的设置;了解结构简图及运动简图的目的、意义,能正确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掌握基本杆组的构成及应用意义,能正确进行机构的结构分析.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分析设计。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基本结构设计方法;熟悉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运动特征与应用,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运动与传力特征参数的概念,确定方法与选择应用;能对II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与受力(含摩擦与效率)分析,了解三种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规律与特点;掌握平面四杆机构运动学尺度综合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模型的建立方法;能对2~3个(对)位置的刚体导引与函数发生机构进行综合。对机构分析与运动学尺寸设计的方法(以现代解析法为主)有清楚的了解。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了解凸轮机构的结构、类型与应用;对凸轮机构的运动学,动力学参数及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有明确的概念和了解其选用的原则;掌握凸轮机构工作转角,压力角及基圆半径,摆杆长和中心距等基本性能参数与结构参数的选择方法,能按选定的运动规律设计与绘制平面凸轮轮廓曲线。
轮系及其设计。了解轮系的结构分类与应用;掌握基本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及其传动特性与结构类型的关系,会选用;对转化轮系及行星轮系的效率有明确的概念;了解复合轮系的组合方法,能计算其传动比;了解行星轮系设计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其它常用机构。简要介绍槽轮、棘轮等间歇运动机构及螺旋传动机构;对气、液动机构及电磁传动机构有一定认识。
机械动力学。对机械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意义有明确的认识;了解动态静力分析的内容方法,对机械惯性质量平稳原理与方法有所了解。掌握机械等效动力学模型,能计算等效力矩和等效转动惯量;对两种形式运动方程模型的建立、意义与应用有明确的了解,了解机械真实运动规律求解的意义及其基本思路。
掌握机械系统的功能关系和速率波动的原因,了解周期性速率波动的调节方法与飞轮调速的基本原理及其简易设计方法。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了解机械总体方案设计及执行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任务,内容与步骤,对系统方案的功能分解与机构的选型,多方案的形成与优选有明确的了解。能编制运动循环图,对机构及机械系统的组合创新方法有所了解。
十、说明
1.本教学大纲是根据改革后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及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的设置、分工与定位要求编写的。
2.本课程是安排在《机械设计》课程之后开出。是以“设计”为主线,将分析与设计有机统一融为一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及创新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全书以现代解析法为主。
3.《机械原理》课程,除课堂理论教学外,还包含了实验教学及课程综合设计两大实践性教学内容,后两者已独立设课,单独记分,将单独编写教学大纲。
本大纲为《机械原理》课程理论教学的大纲。
十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部分必学内容将安排学生自学。习题,作业也作为重要的自学内容,故考核方式与内容将较全面的考核教学和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方式:阶段考试与期终考试相结合,根据教学进程安排2~3次阶段考试。并采取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的方法,考试内容包括要求自学的内容。
内容:出勤(约占10%);习题作业(约占15%);阶段考试(占25%);期末考试(占50%)。
十二、学时分配
(按48~50学时分配)
绪论 1.5~2学时;
机构的结构设计6学时;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分析与设计14~15学时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6.5学时; 轮系及其设计6.5学时;
其它机构 1学时 机械动力学9~10学时。
制订者:黄茂林
(责任编辑:laiqul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