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窗小记》中有这样一幅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现在的人大多觉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负。大家很是纳闷,为什么社会在不断进步,而人的负荷却更重,,精神越发空虚,思想异常浮躁。的确,社会在不断前进,也更加文明了。然而文明社会的一个缺点就是造成人与自然的日益分离,人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其结果便是陷于世俗的泥淖而无法自拔,追逐于外在的礼法与物欲而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所欲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
失落是一种心理失衡,自然要靠失落的精神现象来调节;失意是一种心理倾斜,是失落的情绪化与深刻化;失志则是一种心理失败,是彻底的颓废,是失落、失意的终极表现。而要克服这种失落、失意、失志就需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个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则又显示了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更颇有魏晋人物的旷达风流。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我辈俱是凡夫俗子,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国古代的贬官文化即是此明证。这关键是一个你如何对待与处理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若心中无过多的私欲,又怎会患得患失呢?其次,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重成败,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只要自己努力过,只要自己曾经奋斗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评说又算得了什么呢?陶渊明式的魏晋人物之所以有如此豁达风流,就在于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那洒脱飘逸的诗篇。这正可谓真正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而我以为将这一精神发挥到极致的是唐朝的武则天。死后立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一字不着,尽得风流。这正是另一种豁达,另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同志遗作中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这正充分体现了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达观、崇高的精神境界。
一句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是真英雄自洒脱,是真名士自风流!
想做到宠辱不惊,真的很难。俗世里,我们无法心如止水,所以,老子在《道德经》第13章里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得到宠爱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祸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重要,许多人重视身外的宠辱远远超过自身的生命,有此必要吗?
红尘中人难免世俗,花花绿绿的世界让我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名利场上,一个个疲于奔命,千锤百炼,尽显英雄本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有多少名利就有多少辛酸,功成名就之时也是青春殆尽之刻。不惜一切拿青春赌明天,换来了功名利禄,可是再拿金钱赎回青春是万万不可能的了。
宠辱大于身,无非是诱惑在作祟。受宠时,多么的风光啊,金钱、美色、鲜花纷至沓来,食有鱼,行有车,美女作伴,岂不乐哉?此生真够痛快。而受辱了,就忿忿不平、怏怏不快,总觉得活在世上低三下四,同样是人,咋就唯唯诺诺呢?活得象个熊样,气喘难耐,就想翻身,成为人上之人,于是不甘屈辱,即便鸡鸣狗盗,也要得宠。真是累呀,活得挺累,宠辱如影随形,失之不快,却之不恭。
《菜根谭》里说:“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这样的境界非吾等闲之辈能体验的。或许我们真的很累了,就站在阳台上,看看天,看看天上无拘无束飘荡的云,不羁的心随风飘散。“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清风扑面,疲倦的脸象庭前的花儿悄然绽放,一丝丝幸福涌上心头。躺在竹椅上,午后的阳光爬上额头,闭目养神吧。静静的,不想任何事,不读任何书,让得与失走开,让心灵打个盹,这一刻,世界变得空灵起来。
常在那寂静的夜里,倚在床上,熄了灯,打开CD,音量调到最低,任悠扬的小夜曲穿越时空,如水一般在心田流淌,只有CD机的指示灯在幽幽地跳动闪烁,象心灵的眼睛,虽是黑暗中,但我的心里无比的亮堂,此刻无关宠辱,更无关风月。思绪的闸门关闭了,我在极乐的精神家园里守望,不知天高地厚,也不知世态炎凉,就这么随心随意。星星们在天上打情骂俏、捧着月亮高谈阔论,我不管,我只在我狭小而不华丽的空间做没有内容的梦,梦里花落知多少?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很想持久的拥有淡定从容的心境。都说境由心造,可我难免浮躁,“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看来宠辱与生俱来,想要挣脱“宠为上,辱为下”的观念并非易事,但这不可怕,草木也枯荣,人生何足堪?已心妩媚,则世界妩媚。宠辱不惊,菩提在心……
辱不惊反义即宠辱若惊。老子《道德经》里曰:“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得宠是卑贱的,得到宠爱令人格外喜悦,失去宠爱人们往往又会惶恐不安,称为宠辱若惊。老子又称:“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老子告戒后人—争名逐利的人,十分看重身外宠辱荣患,甚至远远超过了自己的生命,就是忘记了自身.
"宠"和"辱"从来就关联着人格尊严,得宠时的意外惊喜,失宠时的慨然受辱,其实,我们的自尊同样都不能保全.只有做到超然地置之度外,我们才能无欲而刚,从心底傲然而立,还自己一份完整独立的人格尊严.
人生在世,难免功名利禄荣辱得失,但是,它们在我们心中的位置,与人的生命健康和快乐相比,永远都应该只是身外次要的东西.为自己保持一种宠辱不惊淡定自若的人生境界.还自己生命一份自然和真实.也许更多的快乐和美丽就会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