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 巍 通讯员 马德民 辛有东 郑丽娜 报道 本报莒县讯 “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曾经教师队伍结构倒挂、“青黄不接”和部分新课程不能开齐的现象,如今在莒县,随着连续4年招考828名教师充实到农村中小学,得到明显改观。目前,莒县小学在职教师平均年龄比4年前下降3岁,学历达标率100%;农村小学三年级以上全部开设英语和信息技术课。 莒县在严格执行编制政策、保持编制人数“动态平衡”的基础上,将每年因退休、调动等空缺出的人员编制,90%以上“破格”倾斜给教育和卫生系统。据统计,已连续5年招考508名医务工作者充实到基层医疗单位,不仅为群众看病提供了方便,还有力推动了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药品零差价销售,平均降价51.8%;乡镇卫生院和一体化村卫生室门诊就诊人次同比提高了20%,住院人次同比提高了16.6%。 富民项目要“破格”上,让“真金白银”装进农民口袋,成了这个县项目招引的“硬杠杠”。投资11亿元、财政贡献小,但能强力拉动农民增收的新昌食品公司项目,成了县委、县政府的“宝贝疙瘩”,经9次前往洽谈,当年上马,当年投产。一期工程建成后,吸纳近2000名当地劳动力就业。接着投资5.25亿元设立家禽养殖项目,在全县建设10处种鸡场、20处商品鸡场和1处孵化场,形成饲养种鸡60万套、年产雏鸡6000万羽、出栏商品鸡2400万只的规模,使上万农户增收近亿元,并带动饲料加工、种植、畜禽加工等相关行业发展。如今,像新昌食品这样的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县有52家,60%以上的农产品就地转化。 莒县敢于在扶农政策上“破格”。在财力不是很宽裕的情况下,连续3年“破格”拿出800万元专门资金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产业结构调整先进村街“重奖”,鼓励全县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瓜菜、果品等6大主导产业和花卉、苗木、食用菌3大新兴产业,唱响农民增收大戏。目前,莒县在稳定粮田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发展各类高效经济作物41.17万亩,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71家,辐射带动了10多万农户。今年,在许多地方出现“菜贱伤农”的情况下,毛笋最高每斤卖到16元多,每亩收入近万元。 (本文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责任编辑:laiqul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