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简要介绍一个这是个什么样的帖子。
一、这是个长贴,因为心灵的建设很缓慢,心灵的修补也很缓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需要耐心。
二、这个帖子适合那些认同世事艰难的人。如果你对自己非常满意,如果你从来没有感受到痛苦并确信将来也不会遭遇痛苦,如果从来没有疑问,如果你不想激发智慧看清这个社会的各种规则。如果你没有在事业、爱情、家庭、人际关系、个人发展上遇到任何问题。你不需要花时间看这个帖子。
三、可以嘲讽,可以谩骂,可以批评,可以蔑视,但请认真的表达上述情绪,最好对你情绪产生的合理性做些说明。不要让你的语言成为情绪的排泄物。最好在发言前想想,我现在写下的话值不值让我别人做出回应。如果你连别人会不会对你的话做出反应的信心都没有的话,那么最好在写的时候用点心。
四、我的目的很简单,希望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传递给大家,我确信这些东西很有价值。你可以质疑我的动机,可以说我想刷存在感,优越感。不过,坚持看这个帖子,你会明白追求这些感觉毫无价值。
五、这个帖子的初步安排是这样的。
首先介绍一些心理学的常识,比如一些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和它们简单的内容。
然后结合实例说明这些理论对现实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
最后我希望达到这样的效果:心理学的学习让你更加了解自己,更加了解别人。
你不再因为任何人际交往而困惑;
你开始有自信轻松的解决所有心理问题。
你开始发现自己正慢慢改变,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愉快。
你开始意识到生活的美好也彻底认同了心理学的力量。
在那个阶段,我希望大家能提出足够有价值的问题让我们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学。
我们先来看看由弗洛伊德创建的 精神分析心理学,这个理论体系相当重要,事实上现代很多心理治疗的方式都来自其中。
精神分析最有价值的理论是 潜意识 和 心理防御。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有可以被我们察觉的显意识和不能被我们察觉的潜意识之分。比如我们想吃饭的意识就是显意识,它能被我们察觉到;而有些意识就是潜意识了,比如我们的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等,这些记忆仍然存在但只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浮现在意识中。
由潜意识的理论,弗洛伊德又引申出之所以有些意识会成为潜意识的原因。一种是为了让头脑更有效率。比如我们背熟了一首诗,但这首诗并不是一直在我们脑海回荡,它会在我们想起它的时候出现成为显意识。可想而知,如果我们所有知道的东西都同一时间出现在意识中,我们就无法生活了。
第二种也是在心理学中有重要价值的潜意识是某些我们不愿接受的意识因为心理的保护机制压抑了。压抑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意识的被掩盖状态,在压抑状态下,人们甚至无法通过记忆的提取意识到这些,似乎它们真的不存在了。
什么样的东西需要压抑呢,是那些让我们无法接受的记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美好的,优越的,受尊重的,健康的。那么如果我们曾经遭受过巨大的打击,如果我们无法接受那样的打击,我们的心理就会用一种心理能量对这些记忆、情绪、思想进行压制——这就是弗洛伊德认为的心理疾病的来源。因为属于心理的东西是不会因为压抑消失的。你想想,如果一个人一天说十遍我早忘了我的前男友,我根本不会想他。那么她真的忘了前男友吗?当然不是,不然她又为什么如此多次的提起他呢。
弗洛伊德认为,对某些想法、情绪、记忆的压抑会在心理内部造成冲突,就像战争必然损失兵力一样,在压抑过程中,我们的心理能量消耗了。不仅如此,一次次的压制事实上为那些想被遗忘的情绪注入了新的能量。每一次想忘记一个人,就在同时想了这个人一次。
压抑过程中剧烈的冲突导致了两个结果:自己和自己的冲突带来的痛苦;在压抑和反抗的过程中心理能量的消耗让人没有精力整合自己去做更有价值的事。
经历了以前帖子的学习,现在看新帖子感觉轻松了许多。
压抑不同于遗忘,压抑是主动的把那些引发自我痛苦的事物强行掩盖掉。但在某些时候通过事件的触发它又会浮现出来继续让自我痛苦。基于喜欢快乐逃避痛苦的天性,人玩玩选择逃避来面对压抑在潜意识里的痛苦事物。如电视剧里某个角色提起一个让主角痛苦的人,主角在痛苦回忆的同时往往作掩耳奔走或者掩面哭泣状:我不想见到这个人,永远不想见到他……
压抑既然是强行的,必然同内心冲突。
学习心理学我觉得一个重要方面是完善自己,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促进心理的健康完善,从而使自我提升,然后才是分析他人的心理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否则自己的心理不健全就给他人疗伤则往往受到他人心理问题的反噬,把自己陷进去了,自己倒成了病人,谈而拯救他人?
在弗洛伊德的时代,很多来找他治疗的人都是因为性欲望的过度压抑。和其他欲望一样,性也不可能通过压制得到解决。由于看到了性在心理疾病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弗洛伊德提出所有的心理疾病都来自于性压抑这一观点。因为这一点,弗洛伊德的理论也被称为泛性论。后期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弗氏过高估计了性的重要性。这说明一点,一个人的理论很容易受自身环境的影响,能超脱环境局限看问题是评价一个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
由于弗洛伊德需要将所有的心理疾病成因都归因到性压抑,他因此发展了很多关于性的理论,其中就有著名的俄底浦斯情结。这个神话故事大家可以自己搜索着看一下,其中的主人公杀了自己的父亲然后娶了自己的母亲。弗氏认为,每个人在三到四岁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欲望,即希望和双亲中的异性结婚而杀死或者说排斥双亲中的同性。对于男孩子来说,父亲的力量是幼小的他无力抗拒的。他害怕由于自己对母亲的爱恋而导致父亲的惩罚——阉割,这就是阉割恐惧。因此人们将这样的欲望压抑到了心底并在日后择偶时受其影响,例如男性会不自觉的选择和母亲相似的异性。
弗洛依德过度强调人渴望满足欲望的一面,他认为人的欲望就潜伏在内心的深处并不断寻求满足,他把这样的一面称为本我;他又将人由于受到道德、规则约束而产生的高尚、道德的一面成为超我。然后人就在本能的释放冲动和道德的压力下寻求平衡,这样的平衡结果就是自我。这是弗氏对一个人心理的划分。
弗氏过度强调了来自本能的力量对人的冲击。他认为本能的欲望是邪恶的,是无限制的要求满足的,而人的自我和我超我在费力的阻止它的爆发。弗氏的描述给人一种错觉,就是人的本性是邪恶的,追求欲望的满足就必然要伤害别人。很多人认为弗氏的理论为当时纳粹的兴起提供了理论依据,因为弗氏说人有趋向死亡的本能,因此战争和杀戮是必然无法摆脱。
楼主乔迁之喜,注册前来道贺!旧帖一直都在,新帖继续追随!
望楼主延续旧帖之风格,阐释大道而非术,授人以渔而非鱼。正所谓物格而后知至,知道了事物的原理,解决问题就自然而然了。一味的强调方法论,迎合观众口味,不免流俗,与成功学无异。现今社会浮躁国人急功近利,什么都讲究速成。说这些无非是希望诸位看官多一点耐心,容龙兄娓娓道来,步步深入。。。
几个帖子想阐述的主题是一样的。题目不同,只是开始时讨论的内容有所差别。最后想达到的目的还是一个,希望每个看这个帖子的人都能发现自己内在的力量,从这个社会的条条框框中挣脱出来,有能力过人类本来应该过的幸福恬淡又充满热情的生活。
挣脱这个社会的束缚需要认知但不是反抗规则,反抗说明我们还在遵循和原有规则不同的规则。我们希望能发展出观察的智慧,有了这样的智慧,我们可以顺从规则也可以随时抛弃不适用的规则,只有这样的我们才能在任何时候做最适合的事。
发帖有两个好处,一是总结自己的想法并在写出这些想法时获得新的更深入的体悟。所以可能会因为思索一些问题有几天不更新的情况,但那只是为了传递更好的更有价值的东西。还有个好处是我的体悟或许对大家有启发,如果大家因为这个贴而获益,我也能在大家获益的同时获得额外的喜悦。既然在写的时候和写后都能获益,所以这个帖子可能转换主题但不会停止。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些心理学理论的简介,我刚开始看的是一套张春兴主编的世纪心理学丛书。书有点厚,又有很多本,但概括性很强,看了之后对心理学各个派别会有整体的认知。当然不看也没关系,我不是在写了嘛,嘿嘿。
大家有和心理学有关的问题随时可以提出来,任何问题都可以讨论。比如个人烦恼,人际困境等。心理学的范围很大,以至于我连心理学的定义都不需要写,基本上这个世界和生物有关的事都和心理学有关。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发明了两个心理分析的技巧,一是通过对梦的解释来揭示人的潜意识。第二个技术叫自由联想,就是给予被测者一个刺激然后要求他说出自己对这个刺激的反应。
这两个技术都建立在潜意识和压抑理论上。弗氏认为人会将一些他们认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想法或自己不想接受的事实压抑到不被认知的状态,但这些东西仍会不时的冒出来。有防备的情况下由于人的自我力量强大,压抑力量使被压抑的东西无法出头。但是在没有防备的情况,它们就可能逃避监管,偷偷的或改头换面的释放出来。
弗氏认为梦就是被压抑的潜意识的释放。晚上自我的监察作用下降,压抑的潜意识就容易透出水面成为意识,也就是梦。梦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不同,构成梦的材料千奇百怪,情节也光怪陆离,因此很多人对梦的解释是那是人的头脑对白天看到事物的规则化整理,这样的整理节约了大脑的储存空间也产生了一些思维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就是梦。因此以前人们对梦的理解有两种,一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白天思维的映像;二是梦只是思维片段的随意拼接。无论是哪种解释梦似乎都毫无意义。
但弗氏对梦的新解释让人们对梦前所未有的重视,梦成为窥见一个人压抑意识的最好途径。弗氏认为梦是潜意识的体现,因为晚上的压抑力量只是减弱并没有消失,潜意识仍然没法正大光明的成为意识。所以它选择了改头换面的乔装方式逃过压抑力量的检查,这就是弗氏认为梦为什么如此古怪难以理解的原因。虽然梦奇怪,但弗氏提出的理论让人们第一次意识到梦很可能是有意义的,一旦人们开始认真探究梦境,它所包含的内容就开始被清晰的认识到了。当梦的原理提出,心理学中极富趣味的梦的解析也开始出现。
李开复在微博中说,一位北大的学生跟他说:“我们系里260个同学至少200个是迷茫的。大家现在都在拼命地投简历,然后挑个钱最多的工作,但是并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根据楼主旧帖中论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北大大多数学生也被社会主流价值观“金钱至上”绑架,他们不敢选择内心想要得生活,被社会裹挟前行,内心一定迷惑而分裂。
北大是近100多年来,中华民族自由、先进思想的发源传播地,北大学子一直认为是民族精英,他们竟是如此迷茫。其实,其他大学的学生,身边的同事朋友,我发现绝大多数,都是如此,不敢选择自己内心的生活,内心迷茫而焦虑。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民族问题,楼主旧帖中提出的问题和分析及解决办法很有意义,只是我们还没有深刻认识到。
如今人们普遍被社会裹挟前行,不敢选择自己的生活,我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有很大影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最基本生存权得不到保障,工作、生存必须的收入、住所、性都得不到基本保障,生活异常艰辛,他们不可能不对更上层产生强烈的渴求,而生活在社会较上层的,也清楚认识到底层生活的可怕,内心也充满失去目前生活的恐惧,这种渴求和恐惧,迫使人们不得不认可社会的价值秩序,否则上层的会跌落到下层,下层的永无出头之日。所以人们拼命挣钱,所以人们在单位,在公司拼命往上爬,所以人们不得不在上司面前唯唯诺诺、点头哈腰,不得不放下自己内心的选择甚至尊严,选择内心痛苦,但还能生存的生活。
我认为人们对生活保障的担忧,和对弱肉强食争夺的社会现实的恐惧导致了人们不敢选择自我生活,实现自我意志。我想请问楼主,社会制度的原因,是不是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有就是目前现实情况下,人们怎么更好的选择,既选择自己内心需要的生活,又能尽可能争取更好的物质保障或者不丢失拥有的生活保障?
如今人们普遍被社会裹挟前行,不敢选择自己的生活,我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有很大影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最基本生存权得不到保障,工作、生存必须的收入、住所、性都得不到基本保障,生活异常艰辛,他们不可能不对更上层产生强烈的渴求,而生活在社会较上层的,也清楚认识到底层生活的可怕,内心也充满失去目前生活的恐惧,这种渴求和恐惧,迫使人们不得不认可社会的价值秩序,否则上层的会跌落到下层,下层的永无出头之日。所以人们拼命挣钱,所以人们在单位,在公司拼命往上爬,所以人们不得不在上司面前唯唯诺诺、点头哈腰,不得不放下自己内心的选择甚至尊严,选择内心痛苦,但还能生存的生活。
我认为人们对生活保障的担忧,和对弱肉强食争夺的社会现实的恐惧导致了人们不敢选择自我生活,实现自我意志。我想请问楼主,社会制度的原因,是不是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有就是目前现实情况下,人们怎么更好的选择,既选择自己内心需要的生活,又能尽可能争取更好的物质保障或者不丢失拥有的生活保障?
我想请问楼主,社会制度的原因,是不是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有就是目前现实情况下,人们怎么更好的选择,既选择自己内心需要的生活,又能尽可能争取更好的物质保障或者不丢失拥有的生活保障?
困惑来自于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来自于习惯了从别人、从社会那里寻找自己想要什么,来自于自我的退缩。
如果我们不知道想去那里,拼命的奔跑除了筋疲力尽还能带来什么呢。同样的,如果我们不知道想要什么,我们怎么可能从盲目的行动中获得满足呢。
痛苦来自观念,来自屈服于那些“不得不”的观念。
我们必须刻苦读书,我们必须上最好的大学,我们必须找让别人羡慕的工作,我们必须得到足够的钱,我们必须在结婚前买房子,我们必须保证妻子的忠诚,我们必须为孩子提供不输于别人的条件,我们必须比别人优越......
我们生活在别人的眼光中,生活在某些规则中,我们没想过反抗,即使这样的生活让我们痛苦。
长期的屈服让我们习惯了继续麻木的生活,我们以为这就是生活的原貌。当痛苦越来越多,我们开始逃避痛苦。我们用将注意力转移到性、暴力、庸俗的娱乐上的方式逃避痛苦,我们用将痛苦发泄到别人身上的方式逃避痛苦,我们用不顾一切获取金钱然后用金钱刺激肉体和精神的方式来逃避痛苦。
社会制度和痛苦的多少有关但和痛苦的有无无关。要止息痛苦只有一个办法:面对痛苦。面对痛苦会带来一种压力,这样的压力让我们尘封的内心激发出智慧。智慧不同于方法,方法是僵化的,它只适用于具体的事情。 但智慧是流动的,它能让我们看清痛苦的真相。看清痛苦的时候就是痛苦止息的时候。
我想请问楼主,社会制度的原因,是不是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有就是目前现实情况下,人们怎么更好的选择,既选择自己内心需要的生活,又能尽可能争取更好的物质保障或者不丢失拥有的生活保障?
感谢楼主的回答,痛苦确实是这么产生的,或许因为从小我生活在社会底层,对生活艰难有更多体会,夸大了现实对生活的影响比重,但我认为人们自然而然屈从于这些“不得不”的观念,自我的退缩,还是有其不得已的深层原因,不仅仅是观念问题。因为迷惑还没有完全明白过来,所以我想继续说说我的看法。
我感觉大多数人内心的生活理想还是比较明确的,希望过上富足、自由和受尊重的生活。物质的窘迫会困惑人们精神生活,让人产生严重的心理和精神担忧,比如父母重病,没钱治疗,本可以挽救的生命,因为没有钱,眼睁睁看着走向死亡,任何人这时候心理和精神都会经受煎熬,这是比较极端的例子,但生活中也有许多。所以富足的物质生活能够让人在生理和心理上更加舒服,追求物质利益是人的内心本能趋向。为了得到一定的物质利益,人们愿意承受一定的心理痛苦。而很多“不得不”的观念正好能够争取更多的物质利益。而正是基于这种人的本能趋向,也仅仅因为这一点,人们才会被目前主流社会价值观“绑架”,如果人们都有生存保障,居有定所,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自由尊严受法律保护,我想人们是不会主动放弃自己的选择的,不会主动接受目前这种内心分裂焦虑的生活的。也就是说不是在这样的现实社会中,人们不会屈从于目前的主流价值观。
现实总是很难短时间改变的,痛苦依然存在,所以人们不得不去寻找精神避难。如果能够从心理学中找到一些方法,让我们即使在这艰难的现实中,也能更加快乐,实现楼主开本贴的目的,那就太好了,所以我一直会追看此贴。
如今人们普遍被社会裹挟前行,不敢选择自己的生活,我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有很大影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最基本生存权得不到保障,工作、生存必须的收入、住所、性都得不到基本保障,生活异常艰辛,他们不可能不对更上层产生强烈的渴求,而生活在社会较上层的,也清楚认识到底层生活的可怕,内心也充满失去目前生活的恐惧,这种渴求和恐惧,迫使人们不得不认可社会的价值秩序,否则上层的会跌落到下层,下层的永无出头之日.....
原生岩朋友的问题和尖锐,直面现实。
记得楼主说过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我们不一定要像其他人一样异化变成狼吃人也可以生存下来,我想这就是楼主理论的意义,在保持自我强大心理健康的前提下积极进取参与竞争。
要止息痛苦只有一个办法:面对痛苦。面对痛苦会带来一种压力,这样的压力让我们尘封的内心激发出智慧。智慧不同于方法,方法是僵化的,它只适用于具体的事情。 但智慧是流动的,它能让我们看清痛苦的真相。看清痛苦的时候就是痛苦止息的时候。
面对痛苦,直面人生。
一个孩子当面对打针时,最最正常的表情是哭泣。孩子表达的是人性最真实的一面吧,那张稚嫩的脸还没带上面具,我们生来就在害怕痛苦,即使长大了内心强大了,面对痛苦还是要多么强大的力量啊,我们又要怎样面对它呢,面对痛苦会带来一种压力,要如何去使用它才能激发智慧?
当有人被告知吃了一种药丸时打针会减轻疼痛,他们就觉得自己能承受了,其实它只是普通糖丸。当我们相信自己可以承受痛苦时,痛苦那恐怖的影子就变小了 ,越是逃离越想路灯下的影子越来越大。让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强大的,射出光芒像无影灯一样,让内心的阴影消逝
不要把因果与人为主观认定的善恶好坏,搅在了一起,虽然这样做一定程度上可以劝人向“善”,但是如果这个所谓的“善”,来的没有智慧,那就会成为恶,农夫和蛇、引狼入室、助纣为虐、慈母败儿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真正的“善”是平等心,是大智大悲之心,而不是妇人之仁。要做到善,你必须悲智双运。
在这个潜规则盛行的年代,是完全同规则对立还是合理利用规则为己为他人谋福?
挣脱这个社会的束缚需要认知但不是反抗规则,反抗说明我们还在遵循和原有规则不同的规则。我们希望能发展出观察的智慧,有了这样的智慧,我们可以顺从规则也可以随时抛弃不适用的规则,只有这样的我们才能在任何时候做最适合的事。
应该可以看得出,我们不是受制于规则而是我们利用规则。你可以把自我和灵魂卖给恶魔和现实,也可以在保留自我的前提下运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贫困是很多人面对的现实问题,在贫困面前是怨天尤人还是直面现实?在怨天尤人之下很容易躲进精神避难所麻醉逃避,直面现实之下积极进取,须知人的潜能发挥出来之后无穷大。
心理学解决的是个人心理问题,很多问题必须由社会体制来解决,但体制也不是万能药,我们不能坐等体制完善的那一天,而是改变自己的心态直面问题直面现实。
胡言乱语,yy,呵呵。
物质的窘迫会困惑人们精神生活,让人产生严重的心理和精神担忧,比如父母重病,没钱治疗,本可以挽救的生命,因为没有钱,眼睁睁看着走向死亡,任何人这时候心理和精神都会经受煎熬,这是比较极端的例子,但生活中也有许多。所以富足的物质生活能够让人在生理和心理上更加舒服,追求物质利益是人的内心本能趋向。为了得到一定的物质利益,人们愿意承受一定的心理痛苦。而很多“不得不”的观念正好能够争取更多的物质利益。
记得夏天老师说过富足也是一种陷阱么?
人长大了。累了才会思考。痛了才会知道寻求不痛的方法 。
如果太舒服,太顺利,家庭富足,你会想这些问题? 富贵也是陷阱 。
生儿顺利的人也很脆弱 。 从来没有被人数落和批评过的人,骂他一次就暴跳的不得了。她会很不自在 。 以前几年有宝马女的车被一个修自行车的东西刮了后,仗势欺人,逼的别人很委屈。结果把宝马女杀了。
为了一点小事逼人太甚,结果几条命没了 。有人说,我比宝马女好多了。错了。您就是那个宝马女,只是你没有宝马。也没有李刚的老爸。所以你嚣张不起来。而您骨子里的嚣张或张狂一直都潜伏在那里!只是程度的轻重不同罢了。(很多时候人都过于感觉自我良好,像我这个不要脸的就是)
回到贫困的现实来,贫困在现实面前和社会价值排序面前让你自卑屈服,让你渴求安定富足的生活,所以你希望人生而平等就拥有相同的财富,或者最好天上掉下500万元彩票大奖,这样就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转变自己的心态,世界截然不同,贫困何尝不是对你的磨练,是你转变的契机?是你改变人生命运的动力、推进器、发动机?
所以,古人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为我也是贫困中过来的。
今天因某事又让心理脱离了控制,尽管一直提示自己,但在外部刺激之下还是激起反应,失败。显示自我的改造和完善是一个个漫长艰辛的过程,认识到位但行动不到位,时刻警戒自己。
社会制度和痛苦的多少有关但和痛苦的有无无关。要止息痛苦只有一个办法:面对痛苦。面对痛苦会带来一种压力,这样的压力让我们尘封的内心激发出智慧。智慧不同于方法,方法是僵化的,它只适用于具体的事情。 但智慧是流动的,它能让我们看清痛苦的真相。看清痛苦的时候就是痛苦止息的时候。
如果我们需要光明,最好的方式是让内心成为永不耗竭的光源。
这种痛苦目前现实生活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虽然楼主此前针对此问题已经做了许多论述,还是期望楼主后期能够继续深入论述,比如如何面对痛苦去激发智慧,如何让内心强大成为光源等,让更多的深受此害的人受益。
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也来自潜意识和压抑原理,既然他认为梦就是不被现实接受的想法在晚上的突破到意识里,他对梦下的定义就是:梦是愿望的实现。这些愿望可能无法被现实接受,但在梦中得到了满足。姑且不论弗氏对梦的解释是否正确,也不讨论如何正确的进行梦的解析。我们先来看看分析一个人的梦境在心理学中的具体作用。
弗氏的理论被称为泛性论,他认为人的心理问题就是性渴望的压抑。作为生活在同样有严重性压制社会的中国人,现实中已经有很多例子让我们知道性压抑如何让人性扭曲。性是个很大的问题,和弗洛伊德的年代相同,在中国它仍然发挥着巨大的破坏作用,还没有人有足够的智慧阻止这样的破坏作用,充斥着心理亚健康状态人群的社会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智慧。
由于对性问题的重视,弗氏的病人基本上都被认为受到性压抑的困扰,而性的问题在当时社会又是绝对不能摆在公开场合讨论也没有愿意承认的问题。因此,梦的解释就可能在僵持的治疗过程中起突破作用。
比如有个妇女因为在干家务时不时爆发的愤怒来找心理医生,询问没有任何结果她也不知道愤怒的原因。直到医生听到她说了这么一个梦: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见周围有很多尖顶的教堂,我被其中一个高大的教堂吸引想进去做礼拜,但是我心里突然出现一个想法,一旦进去,这个教堂就会变小。这个想法让我感到莫名的愤怒。
如果用弗洛伊德的理论解释,这个梦就是性压抑导致的。尖顶的教堂象征着男性的生殖器。而高大的那个就是这个妇女对丈夫性能力的第一印象。然而当她从许多教堂中选择了代表丈夫的那座,她却发现丈夫没有能力让她满足。 所以,这个妇女的愤怒正是来自对性压抑。然而社会不允许妇女表达出甚至想到这个问题。当这样的不满被压抑到潜意识,她就出现了无法查明原因的愤怒。而她爆发愤怒的时间也给了我们提示,干家务让她愤怒意味着她的愤怒和家庭有关,也就是他的丈夫。
当这个梦让心理医生看到了来访者本身也不能看到的愤怒根源后,治疗获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就是解梦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
当我们懂得梦仍然在表达有意义的东西,只不过是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而已。我们也能试着解梦了。
留个小作业,大家尝试着解一个简单的梦。这是一个少女对心理医生说的梦。
我在看一本连环画,,但画像电影一样会动。故事的女主人公爬过嵌满竖起玻璃片的墙头。和她一起爬的是几个陌生的男人。他们也许想去偷什么东西,这时仿佛被发现了,女主人公也想和那几个男人一起逃跑,可那几个男人轻松的翻过了墙头她却翻不过去。女主人公很惊慌的看着他们,同时,她的手臂上抱着一个已死的婴儿。
还是用弗洛伊德的性压抑来解释:爬墙意味着翻墙而过,意味着偷情(一枝红杏出墙来),墙头嵌满竖起玻璃片代表偷情的难以压抑的痛苦和快乐。和几个陌生男人一起去爬墙偷东西说明少女渴望和多个男人发生性关系,由于在现实中是不允许的,而且很容易被发现,所以梦中出现男人爬过去了女人却爬不过去,显示这个少女仍然屈服于社会现实压力。手臂上抱着一个已死的婴儿代表和男人发生性关系后生下的孩子。、
总结:现实中少女性压抑只能在梦中释放,可在梦中也只能部分释放渴望仍然受制于压力。
有趣,权当抛砖引玉。
连环画中的少女是她自己内心的自己,和几个陌生的男人成了朋友,一起玩,嵌满竖起玻璃片的墙头 是他们一起做了危险不该做事,女主人公也想和那几个男人一起逃跑 是他们发现事情是很严重了 可那几个男人轻松的翻过了墙头她却翻不过去 是因为男人也事情发生后没有负起责任而是自己逃跑了,没有在管女孩,女主人公很惊慌的看着他们,同时,她的手臂上抱着一个已死的婴儿。
最后我联想的一个故事是女孩和几个陌生男人变成朋友,一起发生了关系,可是被父母或是朋友发现了吧,男人就选择了逃避,丢下女孩子。最后女孩很惊慌,被迫打掉了孩子是她梦中那个手臂上已死的婴儿。
人生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基本一样,而当不同心态采用不同方法人去解决问题时,自然啊会出现不一样的结局,在对这些结局比较时候,人们会发现存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些方法根据其对应出现的结果是有优略之分的,所以人们尝试改变自己,尝试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而当人们发现最终是心态起决定作用的时候,人存在着改变的可能,而这种改变就是楼主所说自我提升与强大,并螺旋式上升,最终激发出智慧,这个过程就是改变上升的过程,也就是修行。请批评斧正。
当必然王国就是(而不是上升或进入到)自由王国的时候,宗教就不存在了;而现实是应该是什么和现实是什么却永远是两个问题,所有的心理问题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个人理解楞严经中的“知见立知,是无名本”就是说的这种情况。用心理学的理论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求人们减少或消除自己心中应该是什么的想法,而采用当下遇到的是什么就是什么,以减少心理冲突。也就是随缘一切,一切随缘吧。这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还不牵涉终极意义上的为什么的问题。欢迎斧正。
人类的天性是趋利避害,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所以面对可能使自己痛苦或无益时选择逃避和压抑,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问题是这种方法不对或不够好或不完善,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心理学要研究如何改造自己的内心,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已达到人们长久的而不是暂时的快乐。请批评斧正
如果看起来如此混乱的梦也是潜意识表达自己的方式,那么人类的其他无序行为就很可能同样由潜意识控制。例如口误,失忆,习惯行为,无意义或莫名其妙的各种动作等。潜意识的发现大大加深了对人类精神的了解也给那些本来被认为是附体、鬼上身之类的精神疾病的康复提供了可能。因此无论弗洛伊德全部理论的正确性到底有多少,仅仅是潜意识的提出就已经使他成为心理学史中不得不提的关键人物。
潜意识可以在晚上突破自我的防线也可以在其他心理防备松懈的时候成为显意识。另一个精神分析的技术即自由联想法就是让患者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对一些外在刺激做出反应。一般采用这样的方式:心理医生说出一个字比如苹果,然后让来访者说出听到这个词后脑海中出现的联想。普通的词并不会引出潜意识,但一些和其有关的词却可能做到。比如一个人曾经遭遇性侵,屈辱感让她将这段记忆压抑成了潜意识就是忘了当时的情况。那么当她听到晚上或暴力这些词的时候,头脑中就可能随着思绪链条的引发逐渐出现那段记忆的碎片随后让整段记忆重现。
不要受电视剧的影响认为人将某些无法接受的记忆彻底遗忘是常事。在大多数情况下,潜意识是比较容易通过一定的技术唤回意识的。在用梦的解析或自由联想的方式让患者意识到自己无法控制的行为或症状的根源后,这些被压抑的东西就不能继续潜伏在意识深处控制他们了。因此,精神分析的方法就是用各种方式让潜意识成为显意识。这样隐藏的敌人就暴露出来,后续的工作也变得容易了。事实上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被释放的同时,病人的症状就消失了。
这样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产生了两个结果,一是既然潜意识往往是不被病人接受的意识,那么让它浮现的过程就会遭受病人强烈的心理防御,这是治疗中的最大难点。第二,如果治疗者没有精湛的技术,他很可能无法揭露引起病症的潜意识根源,而他又可能将这样的不接受解释为病人的过强防御。也就是说,精神分析的解释权完全在医生手上,这让精神分析理论缺乏说服力。
比如一个人因为婚姻失败来找心理医生,经过分析,医生说病人是因为走不出恋母情结而无法爱上别人的女人。如果这样的解释引起了病人的反驳,比如病人说不,我完全不爱我的母亲,我甚至讨厌她。那么精神分析家就可能说,那是因为你的心理为了不让你受到因为恋母产生的罪恶感的伤害而使用的技巧。如果心理保护机制让你的显意识相信自己是恨母亲的,那么你就再也不可能意识到你爱母亲这个事实,也同时逃避了自责。所以怎么解释都是精神分析家有理。
人类的天性是趋利避害,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所以面对可能使自己痛苦或无益时选择逃避和压抑,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问题是这种方法不对或不够好或不完善,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心理学要研究如何改造自己的内心,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已达到人们长久的而不是暂时的快乐。请批评斧正
之所以受制于习惯是有因为没有看到受制于习惯这一事实。面对事情,长期的思维、行为习惯就开始运作,这一刻一般的人是没有察觉的。因为他已经陷在这样的情绪行为中,他就是情绪行为,情绪行为也就是他,习惯中的任何心理活动都加强了习惯行为的延续。
所以,重要的是对支配自己行为的习惯、思维模式进行审视。可以从强烈容易看到的情绪开始。当情绪出现时保持对情绪的觉知就同时停止了它运作的动力,因为察觉和陷入情绪两种状态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出现。
这样的锻炼需要长期进行,慢慢的,变化就会出现,洞察的时间会越来越多,洞察的深度会越来越大。
之所以受制于习惯是有因为没有看到受制于习惯这一事实。面对事情,长期的思维、行为习惯就开始运作,这一刻一般的人是没有察觉的。因为他已经陷在这样的情绪行为中,他就是情绪行为,情绪行为也就是他,习惯中的任何心理活动都加强了习惯行为的延续。
所以,重要的是对支配自己行为的习惯、思维模式进行审视。可以从强烈容易看到的情绪开始。当情绪出现时保持对情绪的觉知就同时停止了它运作的动力,因为察觉和陷入情绪两种状态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出现。
这样的锻炼需要长期进行,慢慢的,变化就会出现,洞察的时间会越来越多,洞察的深度会越来越大。
佛洛依德心理学过多的强调了个体本身就存在的冲突。如果说自我就像绳子,本我和超我就是往两个不同方向拉绳子的人。哪一方的力量大,自我就像哪一方倾斜。本我强大,人就受制于欲望,超我强大,人就能控制欲望。
这样的观点有一种危害,它让人觉得那些犯罪分子的暴力行为只是本我无法受制的结果,虽然它罪恶但也是自然的。毕竟本我中就蕴含着想肆无忌惮实现自己欲望的冲动嘛。这样的理论和那些简单的为自己的罪恶做辩护的行为如初一辙,只不过弗氏为整个人类做了辩护: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实现自己欲望的本能,只有在道德规范形成的超我的制约下才能成为符合社会规范的人。因此弗氏的理论总体来说是支持性恶论的。
弗洛伊德对心理疾病的个体原因关注的太多以至于忽视社会和环境对人的作用。他本身或许并不这么认为,他理论中的的超我概念确实提到了社会规范对人的限制。但根据弗氏的理论,如果人们没有通过学习获得足够强度的超我,这个人就必然会毫无节制的释放自己的邪恶欲望。这一点并不被大多数的心理学家接受。其中就包括弗氏自认为的弟子——阿德勒。
和弗洛伊德提出人类行为的动机是释放本我的冲动来获得快感也即是“力比多”不同。阿德勒认为人类的最根本动机是获得优越感。他认为人类从婴儿开始就不断经历着自卑和努力克服自卑的循环过程。人类的各种行为并非用善良和邪恶可以形容的,每个人之所以有不同生活模式即他说的生活风格只是因为他们以为自己的方式可以实现优越而已。
一个儿童看到马夫挥鞭时的动作威武异常因而将成为马夫当成理想。当某一天他看见马夫在警察面前唯唯诺诺时就有了不同的想法。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可以用人们的职业倾向来判断不同社会的人认为什么职业最能获得优越感。
阿德勒认为一个人为满足优越感而形成的生活风格受到外界的严重影响,因此他极度强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这些关键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他让人们开始将心理研究转向了社会并带动了一大批心理学家。由于和弗洛伊德理论的分歧日益严重,阿德勒逐渐脱离了经典精神分析心理学而将自己的心理学称为个体心理学,因为他详细的阐述了个体生活风格的形成的全过程。
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中有两个令人耳目一新的特点,一是认为人的生活风格在幼年已经形成,即使成年时环境改变,他也只是从新环境中选择性的接受那些符合原有风格的观念。这和我们所说的“三岁知老”或“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很相似。第二个特点是非常将精彩的分析了出生环境对人的影响,强调不同的出生顺序对人的性格形成至关重要。
早晨朦胧醒来,听到一个住在我家的亲戚正在喝粥,呼哧呼哧和筷子撞击碗的声音在宁静的早晨显得格外刺耳,让我觉得厌恶和烦躁,也不由让我讨厌起这个亲戚来。
为什么会讨厌听到那种喝粥的声音?有人及己,我知道从我小时候开始我吃饭也养成了很不好的习惯,太快了,以至于发出很明显的声音,虽经他人和妻子的多次劝导,但总感觉是该不了的了,毕竟在长期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行为习惯,类似于本能。
平时如果我注意的话我听到别人吃饭的声音很大声也极度厌恶,那别人对我吃饭的声音又会有什么反应呢?一般人也应该是极度厌恶吧,可由于各种关系他们并没有说出来而已。
所以,察他人异,反省自己难。讨厌他人的一个原因实质就是讨厌我自己,我知道我吃饭声音大是不好的行为,这让自我对这个行为产生了低评价,减低了自我价值感,但我并没有去改正,而是通过各种自我安慰和理由将其合理化,但在潜意识深处一定是谴责反感这个行为的,否则我不必去找理由合理化。
通过对这个小事的思索,我对我那个亲戚的行为有了更深的理解,每个人都喜欢指责别人的问题,却疏于反省自己;讨厌他人的一个原因实质就是讨厌自己给自我带来自卑的那个行为;带着同情之心去看他人,你就会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否则容易陷入对他人的指责而忘记反省自己,记得夏天说过:你把手指指向他人的时候,是否记得还要其他手指是志向自己的?
再次引用:“领悟世界的痛苦,也就必然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在同样的本质上挣扎,都是同一本质的幻象,从而着穿个体化原理,以他人之痛苦为己之痛苦,因而产生了:同情。”
如果那个不是我亲戚,而是商人、老板、领导、官员等等,呈现在我们的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带有各种小缺点的人,剥去他们社会属性的光环,他们也和我一样,有痛苦有快乐,都是在同样的本质上挣扎,为个人、为家庭奔波。
继续思考:我因为我讨厌我亲戚的吃饭的行为而厌恶他,攻击他,这个行为是他自我的一部分呢?如果他把这个行为模式也当作自我的一部分,那我去攻击这个行为相当于攻击了他的自我,威胁到他的自我生存和安全,他必然会作出反击,由此一个小事情必然引发双方的冲突。同理,把他换成我,如果我也是把行为模式当作自我的人,别人攻击行为模式(不管是好是坏)必然会引发我的反击,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戾气横生。反省一下:生活中有多少事情是由此类似的小事而变大不可收拾结果变成悲剧收场?
如果把行为模式当作自我,把行为模式换成思维模式、价值观、面子、习惯等等东西,那么对上述东西的任何攻击都相当于攻击到自我。
因此,自我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佛学当中自我已经变成了无我,变成了幻象,所以不会存在类似的情况,最彻底;而对于世人来讲,不现实,所以心理学中要找到真正的自我,避免把这些外在的属性当成真正的自我,同时也吸收建立包含了正确的思维模式、价值观等,以便对别人攻击自我的时候作出正确理性的反应。
继续思考:我因为我讨厌我亲戚的吃饭的行为而厌恶他,攻击他,这个行为是他自我的一部分呢?如果他把这个行为模式也当作自我的一部分,那我去攻击这个行为相当于攻击了他的自我,威胁到他的自我生存和安全,他必然会作出反击,由此一个小事情必然引发双方的冲突。同理,把他换成我,如果我也是把行为模式当作自我的人,别人攻击行为模式(不管是好是坏)必然会引发我的反击,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戾气横生。反省一下:生活中有多少事情是由此类似的小事而变大不可收拾结果变成悲剧收场?
如果把行为模式当作自我,把行为模式换成思维模式、价值观、面子、习惯等等东西,那么对上述东西的任何攻击都相当于攻击到自我。
因此,自我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佛学当中自我已经变成了无我,变成了幻象,所以不会存在类似的情况,最彻底;而对于世人来讲,不现实,所以心理学中要找到真正的自我,避免把这些外在的属性当成真正的自我,同时也吸收建立包含了正确的思维模式、价值观等,以便对别人攻击自我的时候作出正确理性的反应。
说的很到位,人与人之间大部分冲突都是由这个原因而来的,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意识不到问题所在,或者对此分析认识的不像你说的如此透彻,所以说学而后习,习而后变。变而后通。
所以当我、我所俱遣,或我、我所合一的时候,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个人认识,请批评斧正。
真实的自我这个概念太重要了,我想请问各位,真实的自我,是指除掉包裹在我们身上的人与人的关系角色、职务、占有的财富、拥有的文凭、知识、思想、行为习惯等等一切东西后,一个纯生物意义上的人吗?是否可以这样描述:有情感和思维能力的动物?
真实的自我这个概念太重要了,我想请问各位,真实的自我,是指除掉包裹在我们身上的人与人的关系角色、职务、占有的财富、拥有的文凭、知识、思想、行为习惯等等一切东西后,一个纯生物意义上的人吗?是否可以这样描述:有情感和思维能力的动物?
一个纯生物意义上的人不过是一个植物人,没有自我意识的有自我吗?不过是行尸走肉。
真实的自我我觉得很难下定义,因为既然是真实的必然存在的虚假的自我,而真实的自我就是剥去虚假的我们认为是自我的东西从而还原当初的自我并建立起正确的思维、行为模式、价值观等的动态过程,而你继续深入的话会发现真实的自我也不过是自我修为中的一个层次,还由更高的体悟层次几无止境。
真实的自我也是体悟实践的,理论上再多也不是你自己的,需要自由的意志和行动的勇气,自由意志就是面对外部刺激时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来作出最合适的反应,而不是让虚假的自我代替我们作出反应。
建议你看看楼主的前一个帖子。供参考。
需要先知道他的动机,再认识到他的行为即使很愚蠢也是因为教育环境导致,他的本质和我们一样都是希望得到快乐远离痛苦。
对人类的认同感一旦产生,人和人之间幻想出来的隔阂就会消失,至少不会有敌意。如果有智慧,可以引导他往正确的道路上走,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处理,就用和善的态度对待他。和善不是一味的退让,而是用尽量客观但没有情绪的态度应对他的一切行为,让他明白你知道他的敌意,他的行为也对你造成了不便,但你对他是善意的。
应对必须建立在你真的认同人类的一致性的基础上,现代社会人与人的态度是敌意或防备的,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扭转。
(责任编辑:laiqul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