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紧学技术
笔者最近通过现场采访和电话约谈、网络交流,了解到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一个热点,即是进一步动员职工抓紧学技术。笔者觉得这是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崇尚生产技能、尊重技术工人的实际行动,也是企业审慎反思过去的不足、从容应对眼前的挑战、满怀信心瞻望未来美景的科学认知和明智之举。
国有大中型企业绝大部分是市场影响力较大、社会知名度较高的老牌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工作中,应该说一直在倡导学技术、钻技术之风;但有的企业有时由于企业效益不佳、经费有限等原因,在职工技术培训及工人智力投资等方面,一度存在着顾而不及的不足,在职工技术技能方面有时甚至出现青黄不接的问题。
可喜的是,近几年来,不少国企不断增强职工综合素质及企业整体素质,从战略高度展开人力资源规划,实施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正逐步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职工成长成才激励机制。管理能手、岗位明星、技术标兵不断涌现。但这个机制远未完善而亟需完善。
不少职工已深刻认识到学技术、练本领是谋生的工具,是参与竞争、投入竞赛的前提条件,是为企业效力的资本。许多职工自强素质、积极进取,出现不少感人事例。但职工整体技术水平不高而亟需提高。
抓紧学技术,对职工的要求尤其显得更具体、更紧迫、更贴身。
到目前,一些国企内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工人有时相对短缺,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工人的比例较低,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随着企业快速发展、壮大,技术工人、高技能工人供求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在有的企业,有的工程、有的工艺改造、工序更新,因生产技术经验不足而出现“短板”、“卡壳”,有时甚至延误了“黄金收获”的时机。有的岗位工人动手能力和生产应急、技术应变能力低,遇到故障束手无策,只能坐等内行去处理,眼睁睁丢失了最佳处理时间,缩短了有效生产时间。
面对如此逼人的局势,有的职工却没有勤学苦练的紧迫感、责任感。少数职工存在着“重文化、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的片面的思想倾向,存在着操作中马马虎虎应付、岗位上勉勉强强过关的职业表现。极个别操作工曾在应知考试中,不知“盘根”为何物,不知“考克”怎么写。一方面自身技术、技能及思想素质较差,一方面又不愿把握住学技术的良机,缺乏求知好学的主动性、自觉性。在有的企业组织的技能大赛中,缺考的竟占到应考人员相当大的比重,参考人员中有的还是基层单位采取“强制”措施“逼”去的。
抓紧学技术,必须注意抓紧八小时以内尤其是八小时以外的时间,注意学习过程的紧凑性、学习环节的连贯性;必须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去学习,必须注意研究性学习,主动求知、思维,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须注意培养自己技术型技能、复合型技能及知识型技能。
抓紧学技术,当然提倡互助、互帮。首先,师傅及能者要无私和耐心授艺,徒弟及初入门者要虚心尤其是勤奋学艺,乃至达到忘我境界。工友之间应建立在竞争与竞赛中的互促互学、共同进步的新型同事关系。
抓紧学技术,一线工人首当其冲,办公室工作人员当然要向身体力行、模范带头。大部分管理人员通过全日制深造和业余进修及自学,在岗位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知识含量,但专业技能的成分参差不齐。生产与管理人员应有的放矢地主动“补课”,扬长避短,争取文化、知识、技术三方面协调的长足进步。要坚持有效组织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学习生产技术、专业知识;一些企业领导干部抓紧学习、增长才干形成常态,为普通职工示范,已收到较好效果。
当然,仅有专业技能仍是不完整的。专业技能只有与良好的职业道德、个性修养及正确的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完善的、完美的。如果一个人才思敏捷、具有一技之长,却不想效忠企业,不愿在本职岗位中充分发挥其效能,不愿为加速民族工业技术创新步伐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而贡献聪明才智;那么他的技能再强、本事再大,也于企业无补、于民族工业无补。正所谓:既要给技术添翼,又要给思想加油。
当然,我们有十足的理由相信,在国有企业乃至各一线班组的齐抓共管和全员参与下,“抓紧学技术”的氛围将不断强化,“上岗靠技能,分配靠贡献”的绩效考评及薪酬体系将不断强化,进而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学习型”员工将构架全新的“学习型” 国有企业。
(责任编辑:laiqul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