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一线劳动者:手中有技术 心中有梦想
寻找一线“90后”劳动者,很不容易。在鹿泉市上庄镇找了十几家企业,被告知正闹用工荒,“干活儿的都是中老年人,缺的就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80后’都很少干这个,更别说‘娇生惯养’的‘90后’了。”在大街上看电线杆上的招工启事,记者一一打过去,终于发现了“90后”的踪迹。 门窗厂 美女焊工: 手握电钻很像电影中的女侠 “年轻人是个宝,只要踏实肯干,都是重点培养的对象,是我们事业的接班人。”槐安西路一家新型门窗厂老板乔先生介绍,女工晁影,1991年6月生,江苏徐州人,电气焊学校毕业,已经在这里干了三年。 晁影是个时尚美女,留着披肩长发,正在刺耳噪音的车间里忙碌,一会儿拿电剪剪掉窗框上的毛刺,一会儿拿电砂轮打磨切角,而手握电钻给窗框上螺丝的动作太酷了,像电影中的女侠给手枪装上消音器。“我就是想正儿八经学点技术,将来也办一家工厂。”晁影说。 董中洋在机床上切割型材、清洗窗框。他1992年8月出生,江苏沂蒙山人。技校毕业后就出来打工,挣钱供弟弟上学。“我曾发过传单,做过销售,后来还是感觉趁年轻学点技术好。”董中洋说,“我们这代人独生子女多,肯在一线干活学技术的少,将来老师傅们都退休了,懂技术的年轻人更紧俏更吃香。” 皮具公司 帅哥设计师:把灵感变成独一无二的产品 翌日,沿京赞公路一直往南,过了龙泉花园,记者又在一家品牌皮具公司见到了两名“90后”。制作箱包皮鞋的大车间内,在众多叔叔阿姨中间,1995年8月出生的林笑昙显得尤为青涩,但她已经是技术全面的五金工了,忙得连说话的时间都没有,只见小锤在她手上飞舞,给皮包皮鞋钉上铜扣、铜环。 马立强更潮,一只耳朵上戴着耳环。他1990年4月出生,藁城市岗上镇人,美术学校毕业后,来该公司做产品设计,已经干了一年半,从设计到制作亲力亲为。“我的梦想是开一个皮具作坊,把自己的灵感变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产品。”马立强说。 手表厂 机床工: 练就内功 能站半小时不动 第三天,记者在一家手表厂又见到4名“90后”。在近千平米的大车间内,有数百台机床,1993年6月出生的谷德恩和1996年11月出生的修凤国负责照看这些机床。哪台机床的刀钝了,他们就摘下来到磨刀机床上磨一磨;哪台机床的钢丝松了,他们就调校一下。哥俩稚气未消,当他们低下头维修机床时,眉头紧锁,极其认真,有一种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符的稳重。 另一车间内,灯光下,1994年2月出生的王凯正静静地站在飞转的机床前,拿着镊子挑拣小圆盒内手表的精密配件。他来自于桥西区尹村,已经在手表厂干了4年了,练就了一身内功,能在机床前站半小时不动。在隔壁车间里,还有一个披肩长发美女,1995年出生的杨娅静,两眼紧盯显微镜调校一个个表芯,偶尔抬起头露出阳光的笑容。“我们90后女生,干销售和服务行业的比较多,我喜欢这里的稳定,掌握一门技术,可以干很多年。” 极力推荐这4个年轻人的是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师傅,他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将来要靠这些踏实肯干懂技术的‘90后’。他们也必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创造一个新时代。” 出镜人物 8名“90后”劳动者 采访动机 “五四”青年节前夕,记者采访了8位“90后”劳动者,他们早早告别校园,进入城乡接合部的民营企业,将青春和汗水播洒在机床间流水线上,耐着性子全神贯注于技术中。他们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比很多同龄人踏实肯干,是“中国制造”的未来。 (责任编辑:laiqul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