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明星镇之南有一自然风景区名曰龙洞峡,让人垂青已久。庚辰年仲秋与射洪本报诸君应邀一游,让人难以忘怀。 汽车于射洪县城出发,过瞿河,穿沱牌曲酒厂,一路田园风光,个把小时便到了明星场镇。出场口沿龙溪河乡村车道南行数里,不久便到了龙洞垭口。那龙洞峡风景区,便在垭口之下山谷之中。 临垭一望,四周青山涌翠,波澜般起伏,中间约一公里多长如同马鞍形一条深壑,只见树木郁郁其中而不见底,早有流水之声传入耳鼓。 沿垭口右侧寨子山小道绕山下行,但见满山柏树森森,林荫蔽道,树高均两丈有余,树干多一分为二,一分为三,甚至有一分为五者,都是天然生出,毫无刀斧伐过痕迹,众人称奇。恰遇一牧牛老者,便上前询问,老者捋着白须微微一笑,讲起了一个传奇故事。传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时曾带其爱妃路经此地,听当地百姓说龙洞峡鱼肥水美,谷中幽趣横生,风光优美。乾隆便将那坐骑拴在龙洞坡小碗粗的柏树上,与爱妃进入谷中游玩去了。游玩龙洞峡出来之后,却见山坡柏树下一老人牵着他的马儿一脸不高兴地瞅他,原来那拴马的柏树被耐不住寂寞的马儿给拦腰弄断了。老人见乾隆来牵马,就要他赔树,乾隆呵呵一笑爽性地说,断一根赔你两根。说着用手一指,那断了的柏树竟然一根干上生出两根枝干来,都有碗口粗细。老人惊疑之间只见说话人与一美丽女子一同上马飞奔而去。自此,那山上许多柏树后来竟纷纷一干生出两枝,甚至多枝来了。给我们讲这故事的白须老人在我们刚进龙洞谷中便带给了我们神奇的想象,让来者游兴大增。 约行百来米,便见一拦河大坝,高近两丈,六拱相连,将那龙溪河水拦在谷中,形成近百米宽河面,那河水清幽明净,有鱼儿自水中望空跃起,啵啵之声让山谷显得更加宁静。大坝另一头有一泄洪渠,清流涌入渠中冲击而下,据走在前面的明星镇党委书记蔡惠清介绍,这是山嘴那边的发电站引水渠,建于70年代,这条大坝也是为蓄水而建。 沿坝上石梯而向数米,河床分为三级铺向谷中,有细流叮叮咚咚自高处流入谷中小潭,小潭有七八个,或面盆大小,或簸箕方圆,均清澈见底,有小鱼无数,游来游去,见游人影子,攸忽而逝,躲进青苔或石穴不见踪影,晃然翻跃,如荧如锦,万般自由。那河床之中,又有怪石嶙峋,如公鸡长鸣,如犀牛望月,如狼狗吠空,如蛤蟆舔食,不一而足。谷中石底之上,许许多多回水冲成的漩涡,如少年脸颊之酒窝,如少女花开之笑靥,勾人情致。跳磴踹石,沿左岸而行,便有一岩窠,深约丈余,高约三丈,有溶岩自顶滴下,形成钟乳,奇形怪状,不可言说。其右下有一潭,阔约三丈,清波荡漾而不知其深浅,水流叮咚,余音绕谷不绝,如闻鼓乐,同游者明星镇武装部长张萃福说,那叫"响潭",由长年水声回响不绝而得名。 转瞬进入柏树林中,林荫蔽日,如觉黄昏将至,又如大雨将至时云翳满天。脚下则青衣铺地,那油油的苔藓让人享受着原始的清纯与野气。竟有翠鸟声声,于树巅飘来飘去,声如清歌雅乐,好不悦耳。 出柏林,下缓坡,又见清流,却是又长又深,名之曰螃蟹浩。果见那水波之间游着蟹,浩中巨石上躺有蟹,水石之间贴着蟹,浩边翻开一块乱石,下面趴着蟹。爬着的是蟹,颠着是蟹,跳着是蟹,纷纷竖着钳子,向你示威。想那小小动物亦有自我保护之本能,何况人乎?而那少男俊女纷纷掰开石头,嘻哈打笑,便有一只又一只螃蟹被捉在手里,拴在草上,提着悠着,好不惬意。 不觉已下了几层石坎,上面已望不到头,只见层层石板刀切斧劈,落差已有数十丈了。而水声潺潺之处,瀑布流泉或如丝如缕,如锦如缎,如泣如诉。蔡惠清书记说,现在是深秋,若遇夏日山洪暴发,满谷轰然作响,雷霆万钧,真如巨龙长吟,河这边喊不应河那边,那飞瀑一幕盖住一幕,无穷无尽,势不可挡,那水花飞溅丈余。若太阳一出,则五彩缤纷,隐隐有虹霓闪现,这就更让人神往了。 扭头朝山谷右侧一望,又一番壮观景象。谷崖绝壁,数十丈高,绝壁倒悬,怪树伸屈,壁间贴着一座小寺叫龙龟寺,有人声传出,却看不见人影,裸露的绝壁之上可望见摩岩浮雕,石龙张牙舞爪,栩栩如生,左刻"天赐龙福,地润黎民",右有"龙潭",字如斗大,清晰可辨,说是分别为市公安局长张光凤回乡时书写,著名射洪籍军旅画家敬廷尧献墨。 再往下走,忽闻水声大作,哗哗啦啦震动耳鼓。踏石临渊,又见深潭,比上面各潭都大,水清如玉,却不见底,此即龙洞峡最深之龙潭。传说古时巨龙时常自右面绝壁上龙洞之中探头下来吸取潭水,总吸不干。隐隐望见悬崖上有个洞,说是巨龙出没之处。传言那龙洞有两个,一个穿到山的那边,另一个通至几十里外的大英境内的龙胜。龙洞峡之名亦由此而来。而这潭究竟多深,却无人知晓,有水性极好、下潭洗澡者入水两分钟都摸不到底。有一年民兵训练扔手榴弹,三颗手榴弹相继在潭中爆炸,仅炸起了一片小鱼,那数尺长的几条大鱼冒了冒头,竟无事一般一晃影子又游入深处去了。据当地人讲,这里曾有鲤鱼、鲫鱼、鲢鱼等十多种,乌龟、团鱼到处跑,但现在乌龟、团鱼都少见了,鱼倒是可钓到的。再看潭左,有一巨石,方圆两丈有余,形如巨鼓,其下竟有古人凿成的一乌龟头,顺势可见巨石便成为一只巨形石龟了。石龟头向谷下,一侧临水,一侧傍山,临水面有一尺见方一个的大字镌刻其间,分别为"放生潭"、"放生池",笔力苍劲古朴,圆润深厚,旁签小字,清晰可见"刻于清代康熙年间,马天衢书"。马氏乃清末射洪举人,却先来观光,由此也可窥见古人早已垂青此地,并留下了纪念。古人云:仁者爱山,智者爱水。这里山水皆有可爱之处,难怪引得博学名士来此留踪。 坐潭边巨石之上,见那溪水自上而下,越来越大,瀑布越来越宽,原来上面龙洞河开闸放水了。巨瀑泻下,水花点点飞溅而来,清风徐徐扑面而至,顿觉心清气爽,宠辱皆忘,呼朋引伴而共享。看那谷中土石冲击而成的滩涂之上,泥鳅串淡蓝着花朵,野花椒摇曳着铃铛,野红刺挂着小小灯笼,小山雀穿来绕去,无拘无束。观此情景,让人感慨万千:这么优美一处胜景,因其地处僻远,又不好张扬,竟不为众人所知,其游者寥寥,岂不惜哉! 游龙洞峡,让我们思绪扩展开来:中国是龙的故乡,我们是龙的传人,于是就有了许多关于龙的传说,也产生了许多关于龙的遐想。金华山上有一倒卧的石龙,明星镇有一幽深的龙洞,一北一南遥相呼应,有传说,金华山上那条石龙便是一道高者游龙洞峡时将其带入金华山上镇守山门,自此,龙洞峡便没有龙了。关于龙,又有一代文豪陈子昂在他的感遇诗之六中吟道:"吾观龙变化,乃是至阳精,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子昂称龙的变化是有阳刚之气的精灵,尽管石林多深、多密,洞子多幽暗,也无法留难其通行。这又是否是陈子昂以诗的形式对这个传说的诠释或记载呢?相信读者亲自去游了后会有自己的见解 (责任编辑:laiqul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