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持不会大量出现,目前市场价格相对较低,且减持也不太可能会出现在二级市场上。” 新桥投资可能在五年承诺到期后退出深发展(000001),美国银行所持建设银行(601939,股吧)(601939)191亿股份10月份解禁后可能部分减持套现…… 随着业界对国内银行下半年利润增速的预期放缓,次贷危机影响的深化,外资银行是否会在赚得“盆满钵满”后套现离场再次成为投资者的关注焦点:从8月份开始,第一批银行股外资战略投资者的3年锁定期已陆续结束。 外资股东已经可以出售中资银行股,在此心理预期下,以建行H股为例,尽管其董事长郭树清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称,未收到美国银行要减持的通知,且有很多机构投资者愿意持有建设银行的股票。但在其中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8月25日),其股价上扬的同时,却也以全天抛空额2.13亿港元,高居当日港股沽空榜首位。 “套利”诱惑 公开资料显示,新加坡淡马锡全资子公司富登金融于2005年8月29日购入建行99.06亿股股份,而当初设立的3年禁售期将于本月29日届满;美国银行于2005年8月29日购入建行174.8亿股股份和建行香港IPO时购入的16.5亿股股份,也将在10月27日解禁。 此外,苏格兰皇家银行、瑞银、新加坡淡马锡等4家战略投资者持有的中行股份以及汇丰银行持有的交行H股也将分别在8月、10月、12月分别解禁。 投资者担心,起初以超低价入股中资银行的外资金融机构,为了弥补次贷损失,将在高位套现后离去。去年11月,淡马锡就曾先后减持了10.8亿中行H股及2.8亿建行H股,据估计获利在30亿港元以上。而美国银行也曾多次传出欲减持部分建行股份,以弥补其次贷损失的消息。在近期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深发展大股东新桥投资代表、深发展董事长法兰克·纽曼也暗示其将在五年承诺期后退出,表示欢迎平安投资,称深发展是值得投资的对象。 “各外资金融机构根据其自身发展情况,确实有可能会减持中资银行股份。”对此,国泰君安金融业分析师伍永刚表示。在他看来,如果有的机构流动性紧张、判断国内银行股价已至高位或受宏观调控影响国内银行盈利将降低,都可能成为外资金融机构减持的原因。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郭田勇也认为,“确实有减持的可能。”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指出,在央行最新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有一句关于“研究规范外资股东减持A股的资金汇兑等问题”的表述,除了防范外汇流出外,这其中也透露出监管层包含有“外资可能减持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中国公司股份”的判断。 事实上,今年6月,美国银行在次贷损失较重的情况下,还履行2005年的承诺,以约2.42港元股价的行权价格从汇金公司购买了60亿股建行H股,使其持股比例达到10.75%,这被认为是美国银行在用“先增后减”的方法确保其后期减持股份后,持股比例不下降,而且以其此次新购60亿股、目前股价约6元计算,美国银行如减持就将直接获利超过200亿港元。 而据测算,截至2008年6月30日,新桥共持有深发展40031.88万股,持股比例为16.76%。其每股持股成本约为5.56元,总成本约为22.24亿元,,即使目前有所下调,深发展股价仍在20元左右,以此计算,如其套现,盈利将是其成本的3倍左右。 “舍不得”中国银行业 或许唯一能让投资者安心的是,已经有多家外资金融机构表态不会减持。 据报道,针对苏格兰皇家银行为全力整合所收购的荷兰银行业务会减持中行的传言,苏格兰皇家银行区域市场总裁Gordon Pell 7月曾表示,无意出售持有的中国银行股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交通银行(601328,股吧)相关负责人表示,汇丰不会减持交行,而且双方还将在信用卡公司、养老金公司上进行合作。就增减浦发银行(600000,股吧)股权问题,花旗北亚地区首席执行官、亚太区消费金融业务和银行卡业务总裁鲍史汶(Stephen Bird)最近在上海表示,花旗“增持”浦发银行无时间限制,双方将致力于长期合作。而在最近,德意志银行还参与了华夏银行(600015,股吧)的增发,继续增加其所持股份比例。 对此,鲁政委将入股中资银行的外资金融机构分为三种情况进行分析:第一类本来就是财务投资者,这类机构在限售期满后很可能减持;第二类是战略投资者,基本不会减持;第三类,虽然是战略投资者,但由于自身流动性问题,不得不减持。 “但即使有减持也不会大量出现,首先是目前市场价格相对较低,而且减持也很有可能不会出现在二级市场上。”郭田勇指出。 “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中国银行业发展前景来看,外资银行肯定舍不得放弃中国银行业。”另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人士则表示,对比一下中报就知道,欧美银行都在亏损,中资银行却是盈利,业绩继续攀升。“而且从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可以‘单干’(设法人银行),其发展前景却不一定会比入股中资银行更划算。”该人士指出,“另一方面,现在国际规定单一外资金融机构持股比例不能超过20%,不排除未来将放开外资持股限制。” “外资金融机构目前要做的,就是要做好选择,要在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做出基本判断的基础上,选择是短期获利还是长期投资。”该人士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laiqul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