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日金宝计划已吸引约22万投资者,客户资金超过400亿元,但令这些投资者没想到的是,今年4月起,他们投资日金宝的资金开始无法取回,到了7月,连放在泛金所账户的个人资金都被“冻结”。 7月16日下午4点,上海海神诺富特大酒店3楼哥伦布厅,挤满了上百位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下称泛金所)的投资者。 他们一面等待着泛金所代表对近期流动性危机做出合理解释,一面希望能尽早达成妥善的解决方案。 日金宝投资余额逾400亿元 投资者王先生透露,自己在泛金所投入了70万元,但这个额度绝不是出资最多的。在哥伦布厅,还有不少投入数百万元的投资者。 “真没想到会出现流动性危机。”他无奈说。在他看来,泛金所号称“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所”,资金实力理应相当雄厚。 资料显示,泛金所目前已上市铟、锗、钴、钨、铋、镓、锑、硒、碲、钒、稀土镝、稀土铽等14个稀有稀土金属交易品种。其中,铟、锗等7个品种的交易量、交割量、库存量为全球第一,稀有金属铟的库存量甚至达到了全球的95%。 王先生透露,目前出现流动性危机的,主要是泛金所一款名为“日金宝”的资金受托业务。 概括而言,这款产品的委托方为有色金属货物的购买方,受托方则是日金宝投资者,当投资者购买日金宝理财产品,本质是为委托方——有色金属货物的购买者垫付货款,委托方则按日给受托方投资者支付一定利息,并在约定时间购买货物偿还本金。 由于日金宝年化收益预期达到13-15%,加之按日付息、本金随投随取等优势,吸引国内大批投资者趋之若鹜。 数据显示,日金宝已吸引约22万投资者,客户资金超过400亿元。 但令这些投资者没想到的是,今年4月起,他们投资日金宝的资金开始无法取回,到了7月,连自己放在泛金所账户的个人资金都被“冻结”。 一时间,泛金所出现资金链问题的消息开始传出,越来越多投资者闻讯要求取回资金,最终酿成这场流动性危机。 “这次会面,就是希望泛金所能尽快恢复投资者账户出金功能,解决这场流动性危机。”王先生直言。 然而,泛金所方面仍然坚持此前给出的解决方案,一是客户将日金宝资金转入互联网理财平台泛融网(由泛金所参与设立),认购相应的供应链金融理财产品。 二是若客户执意将钱留在泛金所,就签订一份24个月刚性兑付协议,即客户将个人资金放在泛金所24个月,其间不许取出,到期泛金所负责刚性兑付,年化收益为14.2%。 王先生直言,不少投资者直接拒绝了这份解决方案。毕竟,他们拿出了毕生积蓄投资日金宝,现在再也不敢让这笔钱经历折腾。 截至发稿时,记者又收到王先生转发过来的泛金所最新解决方案,即24个月刚性兑付协议的最后签字日期延后至7月31日。 流动性风波由来 春节后,王先生开始感觉到泛金所有些“不对劲”。以往,他总要通过抢标才有机会投资日金宝理财产品,现在每次投资都能中标。 “感觉他们似乎很需要资金。”他说,到了4月,他骤然发现日金宝产品资金取回额度开始无故缩水。即从原先提取100%投资本金,到每次赎回只能提取40-50%本金。3个月后,日宝金已经不再给予赎回资金,甚至连放在泛金所的个人资金似乎也被“冻结”,难以取出。 那一刻,他意识到泛金所可能遭遇了资金链问题。随着越来越多投资者纷纷到泛金所取回所有投资本金,资金吃紧问题显现越来越清晰。 泛金所对此并不否认。并且,近期他们公告称,2015年受宏观经济因素和政策层面的多重影响,泛金所委托受托交易商的确出现了资金赎回困难,在委托受托业务合同期限内,部分受托资金出现了集中赎回情况。 目前,泛金所经向主管部门报备,作出限制委托了结数量,部分品种暂停委托受托业务等措施,引发部分客户对于交易所安全运营的担忧。面对困难,泛金所从维护产业利益,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出发,采取多项措施,全力恢复市场流动性。 一位泛金所人士告诉记者,此次流动性风波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有机构趁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大举做空有色金属套利。比如他们通过期货模式交易让电子盘期货铟价格在半年内从550元下跌到了最低180元,跌幅超过72%,无形间加剧了铟上下游产业链恐慌情绪,令不少购货企业不敢接货,导致日金宝整体流动性变差。 二是股票牛市行情令不少投资者将资金转出泛金所,也令市场流动性骤降。 “此前我们也遇到类似状况,比如打新股时会有大批投资者流出申购新股,但2-3天后又会回来,但最近几个月投资者资金基本是一去不复返。”他表示。 在他看来,导致流动性风波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去年底泛金所应监管要求,将T+1(交易商买入后卖出或卖出后买入同一交易品种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个交易日)改成了T+5,加之今年1月又取消了卖出申报的交易模式,导致有色金属交易额大幅下降,有的品种交易量甚至不到原来的1/10。 如此一来,400多亿客户资金(50%是具有180天封闭期的结构化资产,另外50%为流动资产,其中还有20%以上的风险处置金)瞬间变成可流动的资产,在成交量骤减的压力下,流动性风险增加不少。 但是,部分投资者并不认同他的此番解释。 一位泛金所投资者分析说,日金宝的交易模式本身存在漏洞。比如日金宝本质是以100%稀有稀土金属货物资产质押,以交易为基础、由投资者向下游购货企业提供贷款预付购货款,并得到相应利息。但要吸引下游购货企业履行这份购货协议,就需要有色金属交易价格持续走高,让企业看到有利可图才不愿违约,某种程度导致泛金所不少有色金属交易价格远高于其他交易市场,容易被其他机构沽空狙击。一旦这些有色金属交易价格被沽空大幅下跌,下游购货企业就觉得无利可图而纷纷违约。 与此同时,泛金所对下游购货企业履约义务缺乏足够强硬的约束力,自身又没有强大的有色金属货物库存处理变现能力,才导致了这场流动性危机。 上述泛金所人士对此解释,若一次性处理变现庞大的有色金属库存,泛金所也担心此举会导致有色金属价格进一步大幅回落,令更多下游购货企业不愿接货,泛金所整个有色金属交易将面临更大的流动性风险。 他表示,目前,泛金所已推动上游有色金属生产企业与投资者签署50亿回购协议,定期回购部分货物资产,开始逐步盘活交易流动性。此外,新的50亿回购协议也在协商签订过程中。 不过,这番解释仍然未能说服多数投资者。 有投资者直接提出两点疑虑,一是100亿元回购协议要盘活400亿客户资金流动性压力,会不会杯水车薪;二是50亿元回购协议何时启动,也是未知数,但投资者实在等不起。 但他们没想到,自己想要尽早取回本金,正变得异常艰辛。 解决方案争议 王先生说,在前往海神诺富特大酒店前,自己已经拒绝了泛金所提出的一项解决方案。 在这份解决方案里,泛金所给投资者两个选择:一是客户将日金宝资金转入互联网金融平台泛融网,购买12个月、15个月、18个月的100%货物资产质押型供应链金融理财产品,每月可以取回产品利息或部分本金。但是,如果泛融无法有效变现泛金所提供的有色金属货物资产抵押物,最终投资者只能拿回等值于理财产品投资额120%的有色金属货物,在泛金交易市场自行卖出套现,自负盈亏。 基于泛融网有登陆新三板的打算,投资额超过1000万元的投资者还可以直接将投资款转化成公司股权,1000万以下的则将资金划入契约型基金账户,由后者代持泛融股份。 二是投资者若执意将投资款留在泛金所,则需要签订一份为期24个月的刚性兑付协议,投资者按年提取相应利息或部分本金,年化收益为14.2%,但泛金所表示若自己无法变现有色金属货物资产,同样只能给予投资者等值于投资额120%的有色金属货物,由投资者在泛金交易市场自行卖出套现,自负盈亏。 若投资者不愿签这份刚性兑付协议,泛金所则在180天后采取强行平仓措施。若失败,投资者也只能取回等值于投资额120%的有色金属货物,同样是在泛金交易市场自行卖出套现,自负盈亏。 一位泛金所人士解释说,泛融互联网理财平台并不是第三方平台,而是泛金所基于监管要求新设的业务机构,未来它将承担泛金所的有色金属货物质押融资业务,泛金所自身则专注现货交易。 记者发现,在哥伦布厅内,不满这份解决方案的投资者为数不少。 有投资者直言,泛金所此前宣称日金宝是风险可控、本金随时进出的理财产品,但现在他们却要求投资者将资金划入风险自担的泛融理财产品,某种程度存在违约行为。 即使投资者同意签订刚性兑付协议,相关条款也应由双方协商敲定,而不是由泛金所单方面给予解决方案,强加给投资者签字同意。”一位赵姓投资者向记者表示。尤其是这份刚性兑付方案对投资者资金的定性,属于投资款还是借款,需要双方协商认定。 在他看来,日金宝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是以100%稀有稀土金属货物资产质押,以交易为基础、由投资者向下游购货企业提供贷款预付购货款,并得到相应利息。按此解释,投资者与下游购货企业之间的资金往来,应该属于借贷关系,日金宝本质就是一张电子货单质押贷款融资工具。 泛金所所抛出的这份复杂解决方案,目的无非是拿时间换空间——若他们能在未来24个月趁着有色金属价格反弹上涨,将电子货单套现,就以现金方式偿还投资者本金,反之他们干脆将电子货物作为贷款抵押物,直接兑付给投资者自行处理。 这位赵姓投资者的分析,得到在场不少投资者的认可。 泛金所方面人士则表示,投资者将资金转入泛融网平台,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泛融网正在吸引战略投资者投资。即使投资者执意将资金留在泛金所,目前泛金所也正在与相关部门沟通,尽早允许金融机构参与交易,盘活市场流动性。 当投资者追问战略投资者与入市金融机构具体名称时,对方则以商业机密为由表示不便透露。 此时,泛金所发来的一条短信,令会场氛围骤然变得异常紧张。 相关短信显示,投资者必须在7月19日16时前签订24个月的刚性兑付协议,否则投资者的资金将自动转化成24个月的非刚性兑付性产品,年化收益降至12.4%(按年付息),且泛金所方面依然表示,若自己无法变现有色金属货物资产,同样只能给予投资者等值于投资额120%的有色金属货物,由投资者在泛金交易市场自行卖出套现,自负盈亏。 “这等于给投资者下了最后通牒。”一位投资者无奈表示。 他说,泛金所还有一项举措,即9月起,泛金所将重新启动新的交易系统,将对部分交易品种取消现货委托受托业务,到时不愿签字的投资者很有可能被迫将投资款转化成仓单,在交易时自行套现自负盈亏。此举措被投资者认为是“逼迫”他们“就范的杀手锏”。 记者获得的相关交易系统升级文件内容显示,在8月31日系统升级后,泛金所铟、锗、铋等品种只能进行现货交易,取消原有的现货委托受托业务。 且在7月13日起的24个月内,铟、锗、铋等交易品种的原有资金受托业务(含卖出申报)交易商可以正常获得委托日金每日结算,但收益按年提取,且不再进行价格溢短处理;其他钴、镓、白银等交易品种则在正常获得委托日金每日结算同时,按月提取收益,并延续现有的价格溢短处理。 “如今,不少投资者都举步维艰。”这位投资者表示。一来他们担心资金再留24个月,未必能等待刚性兑付现金的那一刻;二来他们忧虑自己被迫将投资款置换为有色金属货物仓单自行处理,可能带来更大的损失。 最终,上百位投资者与泛金所的这次谈判无果而终,但他们还是达成了一项共识,要求泛金所尽早重启日金宝业务资金取回功能。 上述泛金所人士对此表示,目前泛金所还没有恢复出金制度的具体时间表。 “如此一来,即使泛金所将24个月刚性兑付协议的最后签订时间延后至7月31日,不少投资者也会选择拒绝。”王先生表示。 7月21日,泛金所又向投资者发来一份最新的解决方案,即8月31日后泛金所将取消受托业务,投资铟、APT、铋等交易品种的投资者可以将资金转入泛融网,并签订18个月刚性兑付协议,年化收益13%;7月31日前,资金留在泛金所、同意签订24个月刚性兑付协议的投资者将享有年化14.2%收益,否则泛金所仍将自动转化成24个月的非刚性兑付性产品,年化收益降至12.4%(按年付息),到期按交易规则兑付。 “这个解决方案依然未必会获得多数投资者的认可。”一位投资者直言。 ———————————— 眼下,风雨飘摇中的泛亚,已难以招架来自全国各地投资者的诘难与质疑。 眼下,传泛亚正在“自我救赎”,一方面,有世界500强企业以51%的股份入主泛亚;另一方面,泛亚做着将业务从昆明移师深圳、厦门的准备。泛亚将何去何从,“泛亚模式”会不会终结,相信很快就有答案。 泛亚如此回避记者采访 泛亚的资金链危机引起社会关注,行业震动,各界急于了解真相。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泛亚,而对方打起了太极,将本应该向投资者和社会公开的信息隐藏了起来。 带着投资者和业界的诸多疑问,期货日报记者兵分三路踏上了实地采访之旅。 7月17日一大早,本报一路记者急赴北京。在北京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国贸三期的47楼,记者见到了泛亚的媒体联络负责人。该负责人说,总部没有授权员工接受媒体采访,所有采访都得走总部的流程。这样一句话就把记者打发了。 另一路记者于当日下午飞往昆明。到了泛亚楼下,只见保安放把椅子坐在旋转门口,门内大厅用红色警戒线将大门拦着,拒绝陌生人进入。经过通报,记者获准进入大厅。 大厅接待人员请泛亚的一个工作人员出面接待记者,这位工作人员联系了数位高管和部门领导,然后两手一摊告诉记者:没有哪个高管或部门领导可以出面接受采访。 随后,这位工作人员看到下楼的品牌部祁娜女士,对记者说采访这事归品牌部负责。 刚开始,祁娜让记者到北京采访,但记者告诉她泛亚北京让记者到泛亚昆明总部采访后,祁娜无法推托,无奈地说,公司只接受书面提纲采访。祁娜表示,已收到7月15日期货日报提交的两份采访提纲。记者表示,还有第三份提纲要提交。祈娜给记者在纸片上写下信箱和手机号码,记者刚将纸片装进包里,祁娜就快速离去,喊也不应。 同日,第三路记者赶赴无锡,走访了被泛亚指斥“恶意做空”的无锡市不锈钢电子交易中心。 不允许记者查看交割库 几年来,泛亚以及相关企业和投资者,创造了持续“多赢”的神话。但再高大上的神话,也有破灭的时候。 泛亚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平台,已上市铟、锗、钴、钨、铋、镓、锑、硒、碲、钒、稀土镝、稀土铽等14个稀有稀土金属品种。其中,泛亚称其铟、锗等7个品种的交易量、交割量、库存量为全球第一,特别是铟的库存量占到全球的95%。如果属实,泛亚目前出现的危机,很可能对稀有金属现货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多年来,对泛亚“全球第一”的说法并没有人求证其真伪,此次记者先后以口头、短信、书面等方式,申请实地查看泛亚的交割仓库,以了解其真实交易量、交割量、库存量到底有多少。 记者之所以要调查,是出自一个疑问:如果缺乏现货作为基础,一家商品交易所还是正常的交易所吗?泛亚交易的有色金属比市面上贵了很多,但要想在这里买回实物现货还真的不卖,要在泛亚卖出实物,泛亚还不收。泛亚交割仓库的铟库存量如果是真实的,可供全世界使用5—8年,不眼见为实,怎么证明真伪? 面对记者关于实地考察交割仓库的申请,祈娜回复:“我们暂没有安排。” 投资者惶惶不可终日 20个省份,22万个投资者,400多亿元资金,巨量的数字背后,是投资者的眼泪和说不出的痛。 每天,全国各地心急如焚的投资者来到位于昆明的泛亚总部以及上海泛亚、北京泛亚。那些不能出金又得不到保障的投资者,拉着条幅,喊着口号,在泛亚门口及城市主要街道,表达不满,给泛亚施压。 浙江投资者李女士在电话中告诉记者,目前,泛亚在江浙一带的代理机构逼迫他们将资金转到深圳泛融网P2P平台。话未说话,李女士已经哽咽:“我是背着家人投资的,自从今年4月不能出金后我就整夜失眠,现在已经抑郁了。最近常常有不想活的念头。” 乌鲁木齐投资者向记者表示,且不说经济发达的省市,单说乌鲁木齐的一个泛亚机构,据说在银行发的理财产品体量就有几十亿元。当地银行强力推荐泛亚的理财产品,银行理财经理称泛亚理财产品零风险、随用随取、安全可靠,让客户放心买入。对于这样的理财产品,他们之前从未怀疑过,直到今年4月本金取不出时才发现上当受骗了。银行、泛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上海的几位投资者向记者说,他们分别在泛亚投资几十万元至数百万元不等,泛亚资金链出现危机不能出金,令他们的精神几近崩溃。 其实,早在去年11月云南省召开的该省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领导小组会议上,云南证监局局长王广幼便“点名”批评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称其存在巨大的风险。 投资者历数泛亚数宗罪 各地投资者互不认识,大家都是通过微信、微博和QQ维权群等相识相聚在一起的。记者对投资者的言语进行梳理发现,他们将泛亚模式归为六宗罪。 第一宗:恶意操纵现货商品价格,投资者血汗钱化为乌有。如云锗在泛亚一度以高于市场价(1030元/百克)30%的价格开盘,和铟一样也受到市场的“追捧”,至1345元/百克位置止跌。在大家都认为是理性回归的时候,“恶庄”介入大肆逆势拉升云锗,全然不顾市场价格仍是1030元/百克。短短一个半月之后,泛亚的云锗价格已被炒作到1700元/百克附近,较市场价格高出70%。 第二宗:恶意申报,强行逼空方“割肉”。一度,在云锗市场价为1010元/百克时,泛亚的云锗价格竟达到1688元/百克。此时,电子盘上居然有12000手的买盘申请交割。在这些投资者看来,“黑庄”操纵云锗价格,并恶意提出多头申报交割,反正投资者无法申报卖出交割,这样“恶庄”就可以每天收取空单持有者的延期交割补偿费。“恶庄”如此猖獗背后又有什么?交易所无视,无人监管还是有利益链条? 第三宗:交易所规则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泛亚不公开多空持仓量,让投资者无所适从。在此情况下,交易所可以随便发布交割申报,肆意榨取延期补偿费。 第四宗:内幕交易。泛亚公开发布的“泛亚行业交流大事记”称,2013年3月20日,全球最大铋供应商湖南铋业与泛亚共同探索金属铋国际话语权,这有意欲操纵价格之嫌。 另外,参与交易的锗生产商只有一家——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假如“恶庄”通过某种方式垄断货源,使得无货可供交割,就可以形成价格垄断。 第五宗:交割存“猫腻”。从铟的交割情况看,曾有卖方在泛亚提出卖出铟的申报交割及其后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每天都有卖方申报交割,而无买方申报配对。也就是说,这段时间泛亚的铟交易从未发生过实际交割,而延期交割费用按平均一天5万元来讲,这100个自然日,交易所就有500万元到手。 第六宗:生产企业与交易所勾结操控市场。按理说,在泛亚的电子盘价格显著高于市场流通价格的情况下,如果从流通市场上买现货,在泛亚卖出就能获得很大的收益。这一点,稀有金属企业和交易所早已算到了,他们达成的协议是:不卖给投资者现货,让投资者到泛亚电子盘上去买。如此的交易规则使散户陷入不利的境地。 泛亚抛出“阴谋论” 在泛亚遇到挤兑危机的情况下,泛亚和相关专家还抛出“阴谋论”。他们称,泛亚为国家修建了一个稀有金属的“洞庭湖”,希望国家出手救救泛亚,决不能让这个“民族英雄”倒下。 现货企业称泛亚及相关“专家”的说法是无稽之谈。期货业人士讥讽泛亚,别把自己粉饰成“民族英雄”,“泛亚”打造的不是“洞庭湖”而是“堰塞湖”。“堰塞湖”坍塌得越晚,其危害越大。 泛亚不接受记者采访,但提供了一份书面材料。这份材料称,今年以来,一些外国势力纠结国内一些机构恶意做空中国稀有金属市场,甚至在一些贴吧、微博恶意中伤泛亚非法集资、设置庞氏骗局、资金链断裂,企图在投资者中造成恐慌从而打倒泛亚,使得泛亚四年来替国家收储的稀有金属低价流向市场,以低价洗劫中国稀有金属。 同时,泛亚还向本报记者发来他们的“重磅公告”,该公告声讨无锡市不锈钢电子交易中心利用电子盘,恶意做空铟价打压中国稀有金属产业,使铟价格在半年内从550元/百克下跌到了最低180元/百克,跌幅72%,制造市场恐慌。 泛亚提供的材料称,稀有稀土战略金属的保护与利用,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安全与发展。泛亚在稀有稀土战略金属的产业链河道里,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商业收储及对产业进行货物资产质押直接融资,修建了一个“洞庭湖”,这个“洞庭湖”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稀有稀土战略金属库存,一方面消化了过剩产能,一方面通过“洞庭湖”,有效调节了产业上下游的阶段性供需,使产业价格波动更平稳,使行业发展数据更透明有序。 泛亚还引用一些专家的话说,泛亚聚集了社会资源,“就成了国家第二个后勤部”。泛亚对全球稀有稀土战略金属产业影响很大,如果交易所按规则配货,将导致投资者客户集体低价抛售稀有稀土资源,全球价格跌到地板价,通过走私等各种手段被境外势力收购,给中国稀有稀土战略金属产业、国家战略安全造成巨大危机,并造成恶劣的国际影响。呼吁国家出手救救这个“民族英雄”。 泛亚给记者发来了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的呼吁。呼吁说,泛亚有能力妥善处理并化解本次兑付危机,坚决反对人为操纵、蓄意做空市场的行为;理性对待稀土市场价格波动,坚决抵制不计成本或低于成本价的抛售行为;避免人云亦云,跟风成瘾,导致市场出现踩踏、崩溃的局面。 泛亚还给记者发来了中国稀土学会的观点:若任由事态发展,泛亚平台上包括稀土在内的稀有金属一旦流入现货市场,必将引发“稀有金属产业海啸”,泛亚为产业所做的一切都会功亏一篑,整个稀有金属产业几年甚至十几年都很难重整旗鼓,而蓄谋已久的做空势力定将借机入场扫货,这是产业人士绝对不想看到的。 泛亚还发来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吴法天的“原创”材料为其背书:泛亚采取以全现货交易的定价模式,而非期货定价,可以说是摒弃了恶意做空风险。 对于泛亚公开点名和行业协会不公开点名指责无锡市不锈钢电子交易中心是做空铟的罪魁祸首一事,7月20日,无锡市不锈钢电子交易中心发布特别公告,呼吁行业团结,也呼吁泛亚勇于承担责任。公告称:“昆明泛亚给行业带来的危害已经爆发,这是整个行业的艰难时刻,我们反对任何人恶意做空,也反对脱离现货流通操纵市场价格,呼吁生产企业控制产量,希望有实力的大机构接盘以稳定价格特别是泛亚能组织相关企业给投资者接盘。在此,我们呼吁行业企业共同面对困难,努力维稳,共同解决问题,以减轻昆明泛亚危机的破坏力,谴责用阴谋论来混淆视听,谴责转移公众视线、掩盖真相。对于问题的核心昆明泛亚而言,我中心希望和支持其直面自身问题,不逃避责任,勇于面对投资者,努力兑现承诺,不推诿不欺骗,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减轻危机和损失,不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别把自己粉饰成民族英雄” 两家金属交易市场和行业协会、学会、投资者等争执不下,那么,置身事外的第三方对此又是如何评判的呢? 对我国期现货市场有着深入研究的某期货公司金属研究员谭娜,昨日接受了期货日报记者的采访。谭娜对“泛亚模式”研究了三年,调查过相关企业和投资者。她的看法,为我们打开了泛亚的另一面。以下是谭娜的分析。 几年来,泛亚向投资者承诺每年有12%—14%的收益率,用投资者的400多亿元资金大量收储稀有金属,造成虚假繁荣,使铟因为泛亚的人为收储而产生大量需求,铟生产企业产能扩张,造成严重的供大于求。铟的价格就是靠泛亚收储支撑而一路走高的。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泛亚铟成交价格(注:上面的一根线)一直高于上海有色网现货及无锡市不锈钢电子交易中心的铟价格(注:下面两条线)。 铋在泛亚收储之前价格不断下跌,自2013年3月5日泛亚开始收储铋以后,铋经历了短暂的去库存阶段,价格就突飞猛进地上涨。由此可以看出,泛亚收储造成了人为的价格上涨,不符合市场规律。是泛亚利用投资者的资金在破坏市场规律,导致金属价格偏离实际价值。 2014年年底,泛亚由于资金链出现问题,停止了收储,导致其库存量最大的品种铟迅速下跌,铋的现货价格也报复式下跌。所以说,使泛亚陷入挤兑泥潭的,不是国外势力恶意做空,也不是因为有铟交易而“躺枪”的无锡市不锈钢电子交易中心,而是泛亚自身的交易模式导致崩溃。铋的价格同样暴跌50%,不知道是国外“恶势力”又勾结了哪家企业恶意做空了铋的现货价格呢? 市场不应是只进不出的,但是泛亚却是一个只进不出的市场。四年来泛亚不停收储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资金一旦跟不上,就意味着收储必须停下来,收储一停,就必然导致价格的下跌。 实际情况是,泛亚巨量的库存打压了未来铟价。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铟业分会统计,2012年中国铟消费量为60吨,2013年为70吨,2014年为82吨,而目前泛亚铟库存信息显示为3600多吨。这巨大的库存就是一个“堰塞湖”,加上已经被收储刺激出的巨大产能无法释放,铟未来必然继续下跌。 面对质疑,泛亚为何难回应 记者不断接到投资者的反映、业内人士对其模式的分析以及公众的质疑。对此,期货日报记者先后整理出三份采访提纲发送给泛亚。截至发稿,泛亚没有任何回复。以下是7月18日深夜记者向泛亚发送的第三份采访提纲的部分问题。 ■关于“延期交割补偿”的质疑 有行业人士质疑说,泛亚的“延期交割补偿”是个骗局,其目的是搞出来一个延期交付的补偿金给中间商。泛亚的品种比市面上的贵50%甚至更多,智商正常的买家都不会去接货,那么怎么撑住这个价格?泛亚就引入了“延期交割补偿”概念,卖家把现货以虚高的价格卖给中间商而不是实际的买家,然后每天付所谓的“延期交割补偿”给中间商,这就是中间商所谓的每年16%的收益。中间商再去拉散户,给14%的收益,自己吃2%差价。泛亚的实质相当于卖家把铟的实物仓单做质押,套现。 ■关于高溢价的质疑 泛亚上市品种高溢价的本质,就是把那些追求所谓固定收益的投资者的资金全部套牢,做局者在高位换手后,套入投资者的资金进行体外循环。如果资金链不断,游戏可以循环下去,一旦高位暴仓,投资者将面临承受重大资金损失的风险,而做局者则毫无风险。 ■关于如何兑现的质疑 7月1日,泛亚合作企业座谈会上,泛亚的资金链危机无法遮掩,交易所董事长单九良呼吁广大投资者继续一如既往支持稀有金属产业,支持泛亚。产业企业已与众多投资者签署了180天、360天协议刚性兑付的50亿元回购协议。9月交易所新交易系统上线后,稀有金属产业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将通过泛融网来实现。 看看泛融网就知道,其模式换汤不换药,走的路子还是泛亚的“受托”业务,不过在这里该网直接说成了融资。泛融网有融资和吸收公众存款或集资的资质吗?泛融网上的“泛融宝”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是银行活期利率的33倍,试问你们合作的哪个企业有这么高的利润?企业都在喊亏或资金缺乏,上市品种价格处于历史低位,企业靠什么还这么高的利息。行业人员质疑,这是泛亚又挖个坑让人跳。 ■关于收益的质疑 泛亚和其合作的企业普遍说法是,不是泛亚在融资,而是泛亚的生产商利用生产的货物进行抵押融资。 业内人士认为这个说法的硬伤太大。一是融资成本很高,二是任何企业融资都是有限度的,尤其是这么高的利息融资,当融资(泛亚称“受托”)只有几十亿元的时候,这个说法还勉强说得通,当泛亚融资飞速膨胀到435亿元,每年利息支付达到数十亿元时,泛亚仍在疯狂推广受托业务吸纳资金,什么样的企业对这么高成本的资金如此饥渴,而且永无止境?融资做什么才能覆盖这么高的融资成本还能盈利?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泛亚拿后来加入者的钱支付前者收益。只有这种模式才对资金需求是永无止境的,而且对融资成本毫不在意,直到资金链断裂,系统崩盘。 ■关于“限制了结”的质疑 投资者反映,泛亚的合伙人不断威胁他们,不能出金,并限制了结“受托”业务,必须签订封闭不出金的协议,方可在新合同到期后出金,否则不给钱。 业界专业人士说,泛亚这样做,绝对不是为了让散户出来,把机构留下。原因很简单,让账面好看,匹配率看上去不是太夸张,如果委托资金比受托资金多出几个数量级,根本没人敢进去。有人不了解制度的,一看,匹配率还行,于是就进来了。 ■关于泛亚系的质疑 泛亚的上海泛亚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在上海与投资者签订大量融资合同,然而,该公司被证明并没有经营权。 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在司法协助公示信息一栏中特别规定,该公司“不得从事增值电信、金融业务”。那么,上海泛亚大量从事与吸纳社会资金活动是否经过相关部门批准? 泛亚投资的厦门泛亚商品交易中心、厦门两岸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泛融(深圳)互联网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都在开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主要从事类似于泛亚模式的稀有金属仓单质押融资业务等。泛亚长期处于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之中,多个新泛亚长起来,从事着同样的金融平台,如何能保证公众在这些平台上的投资不存在危险? ■关于最新协议及承诺的质疑 泛亚未曝光的新版《买入(委托)和资金受托业务委托受托协议》、《申请表(封闭365天)》、《泛亚转泛融协议书》、《质押贷款协方之补充协议》等显示,泛亚随意更改交易规则,强迫投资者签下城下之盟,这是交易所的重大事项,为什么没有公告。协议书表明,这是吸收公众存款,国家批准泛亚相关业务没有?投资者反映,这些协议他们签订后即被泛亚收走,不给投资者一份,到时泛亚认账不,如果泛亚改动内容,投资者投诉也没有证据。泛亚给投资者的承诺书,也由投资者签字画押后,被泛亚滞留而不给投资者。这如何保障投资者权益不受侵害?
图为泛亚给投资者的承诺函样板 泛亚要“自我救赎”? 危机中的泛亚将何去何从? 7月18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昆明泛亚,申请参加泛亚与投资人的座谈会。泛亚方面称,这是他们的内部会议,不允许记者参加。而领导们则周末不上班,都在外地。 当日,泛亚的公关公司向期货日报记者透露,有家世界500强企业要入主泛亚,泛亚股权将重组。 泛亚要“自我救赎”?消息灵通人士进一步向记者透露,7月19日晚,泛亚高层组织在昆明授权服务机构负责人开会,会议确认泛亚与正威国际签约,正威国际持股51%而控股泛亚。同时据传,泛亚与正威集团会在近期就泛亚股权重组召开高级别新闻发布会。 公开资料显示,正威国际集团是一家以有色金属完整产业链为主导的全球化集团公司,集团总部位于中国深圳,2014年全球排名295位。 20日,今日头条等网媒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两家确定重组,称正威国际不会傻到去控股一家涉嫌非法集资的企业,并以“笔者认为”说,这一点恰恰对广大投资者是一个利好,说明泛亚的经营是合法的,这些足可以让各种地方小网站和小报纸闭嘴停止瞎起哄,泛亚投资者也可以大松一口气。 这几天,记者就在昆明。几天来,从全国各地前来昆明的投资者即泛亚称的合作方扯着条幅声讨泛亚,他们称并没有听说正威国际重组泛亚一事,何来“高兴”云云。 对于业界纷纷传扬的世界500强企业正威国际重组泛亚一事,发稿前记者并没有从泛亚官方网站找到任何蛛丝马迹。 7月20日下午,正威国际媒介专员范女士向期货日报表示,她是看到新闻才得知此消息,不过领导都在外出差,不确定新闻的真实性。记者发稿前多次致电范女士,但其始终未接听。20日,记者在云南省政府金融办,也没有听说正威国际重组泛亚之事。 正威国际重组泛亚的消息没有得到官方证实,泛亚金融业务要移出云南的决心似乎已下。 泛亚给期货日报记者的《红筹之父梁伯韬与云南省金融办刘光溪主任在昆会谈》材料显示,“泛亚的金融创新转移到了深圳”,这是云南的“重要损失”,刘光溪希望泛亚“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能够回到云南来”。 我们没有看到泛亚的回应,看到的是泛亚2014年12月29日发出的最近一条微博:“想要投资理财,想要更高收益,就到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 彩云之南,多变的泛亚,多情的泛亚,猜不透的泛亚。 (责任编辑:laiqul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