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心窝子的三句半 在晚霞的映衬下,巴林左旗隆昌镇半拉沟村白墙红瓦的民居披上了金色的盛装。在村里刚刚建成的文化活动室里,67岁的农民王新民正和3个村民排练自编的三句半《十个全覆盖就是好》。 “硬化工程进街巷,门前路灯亮堂堂,阴天下雨没泥浆,溜光;村村通电家家亮,家用电器都用上,杀猪宰羊有冰箱,冻上……”老王说的最后半句幽默又出人意料,他一喊出,就逗得在场的村民哈哈大笑。 王新民是老三届的初中生,有些文化底子。“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后,看到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坐不住了,连夜写出了三句半和群口快板。老王说,他编的 词都是有感而发,都是掏心窝子的实在话:“过去,我们村里人吃水,到10里外的山沟里拉水吃,一到冬天特别受罪,现在好了,一打开水龙头就能喝上干净的自 来水!”从水到电,从路到房,王新民说起村里的变化,如数家珍。 村里的便民超市与文化活动室只有一步之遥。走进超市,只见室内窗明几净,一排排整齐的开放式货架上,300多种日用商品一应俱全。今年村里新建的这家便民服务超市,以每年3000元的低价租给王晓丽,她还能得到6000元的货架和牌匾补助。 “过去村里的小卖部是黑屋子、土台子,现在的超市又宽敞又亮堂!”来店里买啤酒的村民刘树林说:“现在的超市要啥有啥,吃的用的买着都放心!这几天秋收忙,从这里买上熟食,回家电饭锅一热就能吃了,真方便。” 店主王晓丽心里有个计划,明年还要经营生产资料,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质优价廉的种子化肥。 外出务工1年没回家的女儿,竟然找不到家了。这是发生在哈拉哈达镇哈拉哈达村一个有趣的故事。原来,哈拉哈达村是几年前的一个移民新村,建时虽是整齐划 一的24排民居,但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各家门前泥泞难行,柴草垃圾成堆。去年,村里投资486.4万元,硬化了街巷,建起了文化广场,绿化了村路,建起 了文化墙,清理了街上所有的柴草垃圾。如今,行走在村中,24条街条条都是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路旁都是白墙红瓦的民居。村民侯宝祥的女儿侯丽波在外地开饭 店,春节回家过年,一模一样的干净街道让她迷路了,居然找不到自己的家在哪儿,只好打电话让母亲出来接她。 “过去我很羡慕城里人的生 活,可现在觉得住在农村也挺自豪!”侯宝祥掰着手指头,“城里有的咱大多数都有了,城里没有的咱也有了,比如这蓝天白云、清新的空气!”过去,老侯不太愿 意让城里的亲戚到家里串门,他怕家里脏乱差的环境让他们笑话。去年,村里的街巷硬化刚一完工,他就给远在上海的侄女、沈阳的外甥等人打电话,让他们回家过 个团圆年。正月十五那天,老侯一大家族20多人欢聚在一起,专门拍了家族的合影照。老侯特意叮嘱多洗几张,每家都给1张,让他们一起分享“十个全覆盖”工 程带来的喜悦和幸福。 赤峰市:美丽乡村留得乡魂守得村韵 金秋时节,走进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三十家子村,干净整洁的公 路街巷、整齐划一的农家小院、宽敞舒适的休闲广场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广场东侧灰墙红瓦、木格花窗的民俗博物展室更引人注目。室内的陈列琳琅满目,有民国 38年的土地执照、有上百年历史的耕犁、还有历经沧桑的谷物风选扇车……这个150多平米的展室浓缩了100多年的农耕史,这些充满泥土气息的物件引人回 忆、让人思索、使人感慨。
房身村笤帚产业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记者 徐永升 摄
查干哈达苏木前召嘎查幼儿园。记者 王连英 摄 三十家子村是赤峰市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中,赤峰市注重挖掘每个嘎查村的民居特色、产业特色和文化特色,让美丽乡村 建设村村有亮点、镇镇有特色。同时为了保证工程的进度,市里还整合多方资源、集中发力,在农村牧区打响了一场人居环境整治的战役。到今年年底,全市将累计 完成投资111亿元,累计完成1705个嘎查村的“十个全覆盖”建设任务。 规划先行整合资源 科学推动乡村建设 赤峰 市是自治区的人口大市,“十个全覆盖”工程点多面广战线长,如何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这盘棋上谋篇布局?赤峰市先后制定了极具前瞻性的城乡统筹规划、村庄布 局规划和十个全覆盖工程规划。市里把全市的2165个嘎查村(场)分为三类,有491个重点村、1304个保留村和370个准备撤并的村。今后,凡是要撤 并的嘎查村,不再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市里还专门下拨69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每个旗县区统筹制定收缩转移和“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规划。 有了好的规划,还得有充足的建设资金。可钱从何来?赤峰市整合了财政一事一议、扶贫开发、生态移民、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同时,市里将尚未成 型的270个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52个生态移民新村和462个自治区级贫困嘎查村列入到“十个全覆盖”重点村的名单。政府拿一点、银行贷一点、企业垫一 点、群众出一点,多方汇聚形成了资金的合力。目前,除了上级的补助资金外,赤峰市和旗县区两级财政已投入资金21.6亿元,整合专项资金14亿元。 吕辉,是从克什克腾旗走出的一名企业家。他和同乡们募集资金30多万元,带领乡亲们整治村里的环境。这几天,村子里的文化广场、运动场、水泥路全部竣 工,他和村民们摆起了庆祝的长廊宴。如今,赤峰市用于“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企业捐助和群众自筹资金达到23.3亿多元,像吕辉、李校臣、张长宏等一大批企 业家都投身到家乡建设的洪流中。 为了发挥干部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的推动作用,赤峰市积极落实自治区“万名干部下乡驻村”的部署。市里抽调2917名干部,成立了12个由市、县、乡三级组成的联合工作推进组和153个工作队,他们正在成为全市乡村建设的引领者。 内外兼修建管并重 尽显宜居宜业之美 “走路不绕弯,两脚不沾泥!”在喀喇沁旗土城子村,正在遛弯的农民尚喜民满脸喜色。目前,村里已累计投资1700万元,硬化街巷路里程达到55公里,全 村户户都通上了水泥路。“去年,就因为路好走了,村里有100多户农民买上了小汽车!”老尚介绍,过去路不好走,村民种的药材运不出、不好卖;现在修上水 泥路,客商们抢着进村收药,还能卖上个好价钱。 如今,全市已有4530.4公里的水泥街巷通到了农牧民的家门口,到今年年底街巷硬化总里程将达到5522.7公里。 80平米价值15万元的楼房,花9万元就能拿到钥匙,这是克什克腾旗永胜村村民赵淑华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去年,村里建起了能容纳120户农民的住宅 楼。据了解,到2016年,赤峰市将有3.1万户农牧民告别危房搬进新居,有39.16万人拧开水龙头就能喝上放心水。 与此同时,赤峰 市加大了对村庄环境的整治力度。在农牧区展开了一场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墙断壁、清庭院的会战,实施了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使村庄的面貌焕然一 新。为保持村庄整洁干净,赤峰市在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点村,为农户设定了卫生责任区,由村干部巡回监督检查。并制定了《村规民约》,用制度约束村民养成良 好的卫生习惯。 因地制宜尊重民意 突出特色留住乡愁 赤峰乡村之美,美在特色。特色民居、特色文化、特色产业,让人印象深刻。 驱车来到敖汉旗敖润苏莫苏木乌兰章古嘎查,路边一字排开的蒙古族传统院落引人注目。柳条编成的篱笆院墙里,画有蓝色蒙古族纹饰的“崩崩房”格外抢眼。这 种用柳条编成框架、再抹泥建成的圆型穹顶房子,是蒙古族牧民用来储存粮食和风干肉食的仓库。村庄里7000米长的文化墙描绘着每位蒙古族英雄的故事。 为了避免“千村一面”,赤峰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挖掘和保护每个嘎查村的民居特色和村落特色,守护浸润乡愁的村韵。今年,赤峰市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十个全覆盖”工程相结合,分别在巴林右旗、翁牛特旗和敖汉旗建设试点村。 特色民居和特色村寨彰显了农牧区的外在之美,而特色文化则让乡村有了魂魄。赤峰市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十个全覆盖”的自选动作,先后打造了喀喇沁旗土城 子村“药文化”、阿鲁科尔沁旗柴达木嘎查“蒙古民族文化”、敖汉旗高家窝铺村“赵家沟文化”、红山区东南营子村“寿星会”“皇箱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 文化品牌。在文化的滋养下,这些乡村更具古朴之美、典雅之美、和谐之美。目前,赤峰市还培育出产业特色明显的“一村一品”村镇53个,北台子村的二尾羊、 七合堂村的内蒙野果、美丽河镇的西红柿、上官地镇的生猪都已闻名全国。今年赤峰市计划还要再培育出40个特色产业的村镇,让产业支撑成为美丽乡村发展的持 久动力。 从“当官的”到“自家人” “看那个当官的,架子老大,派头十足,咱挨不上,也不想搭理他”“这位干部平易近人,没架子,是自己人,我们就愿意跟他说点心里话”——很多老百姓评价官员和自己亲不亲近时常这样说。 我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各地的基层干部不仅身入基层,心也跟着深入基层,他们怀揣一张张民生实事清单,坐在炕头和群众谈心,蹲在田间了解群众 诉求,说群众想听的话,做群众盼做的事,和群众朝夕相处、冷暖相知,从高高在上的“当官的”变成了群众眼中的“自家人”。 每个群众心中自有一杆秤。只要干部把群众当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群众自然就会把他当“自家人”,靠近他,和他交心,进而打成一片、无话不谈。干群距离拉近了,干群关系密切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还有什么事情办不成呢? 从“当官的”到“自家人”的身份转变,既是对每一个干部的考验,也应该是每一个干部的追求。当越来越多的干部成为群众的“自家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越密切,我们党就能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就会越来越坚实。 [数新闻] 赤峰市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情况 任务目标 计划投资140亿元,用3年时间完成2165个嘎查村和国营农牧场分场的“十个全覆盖”工程,惠及350万农牧民。 2014年,完成投资49.5亿元,498个嘎查村达到全覆盖标准。2015年,计划投资61.5亿元,在1207个嘎查村实施工程,目前完成投资59.3亿元,占计划的96.4%。 1、危房改造工程 开工33421户,完工25412户。 2、安全饮水工程 已解决13.03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3、街巷硬化工程 开工3070公里,完工2330公里。 4、电力村村通和农网改造工程 截至8月末完成320户农牧户通电。 开工农网改造升级60公里。 5、村村通广播电视和通讯工程 5.3万户通广播电视工程、8处地面数字覆盖工程、2165个广播村村响工程的技术方案已经审批完成。 6、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工程 开工125处,完工28处。 7、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工程 开工506所,完工291所。 8、文化室建设工程 开工831处,完工670处。 9、便民连锁超市工程 开工490个,完工304个。 10、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 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工程 对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4008.54万元,发放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33166.48万元。 (责任编辑:laiqul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