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网 > 去看信息 > 旅游来去 > 再到长宁探竹海(王谨)

再到长宁探竹海(王谨)

2013-08-18 08:51来源:网络整理发布者:来去留 查看:

  大自然给长宁人恩赐了这片神奇的竹海。这是一片由翠绿酿造的海,是一片典雅绝美的海。

  竹,系 “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还有人将“梅松竹”称为“岁寒三友”,可见竹是国人喜爱的典雅之禾。竹枝挺拔,主杆修长,亭亭玉立,袅娜多姿,四时青翠,凌霜傲雨,古往今来的中国文人骚客无不咏竹示雅。唐代诗人刘禹锡以诗咏竹云: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据传大画家郑板桥一生爱竹、敬竹,竟无竹不居,并常画竹咏竹以自勉。大诗人苏东坡则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

  大抵是作家们对竹情有独钟的原因吧,金秋十月,北京日报副刊部特意给京城的作家们精心安排了一场“看长宁笔会”之旅。笔者随作家们游弋了川南大地上的这片竹海,心灵犹如得到一次洗礼。

  汽车穿过由修修长竹拱身搭起的“翡翠长廊”,进入“七彩飞瀑”,那琼浆玉液般的瀑布,从竹林深处渗出,婉约地垂落山涧,给竹海增添了婉约之美;再往前走,竹海深处有一片湖,乘竹筏舞动竹桨,犁开一泓碧水,湖中观竹海更使人产生一种心灵的律动;从微观到宏观,乘索道自上而下,登高俯瞰,视野立时变得开阔,只见翠竹茂密,郁郁葱葱,涛声阵阵,烟波浩渺,甚为壮观,更体验到这片竹海之雄浑之辽阔之壮美,使人忘忧。

  在这片土地上,开门见竹,睁眼是竹,合目记忆之帘映出的仍然是竹。竹,成为长宁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给长宁人生活注入宁静、休闲和典雅。

  我们行走在120平方公里的竹海深处,美丽的导游小姐不时给我们讲解竹海的历史与现状,并不时穿插一些故事,增添了我们这些旅者的情趣。据说,北宋诗人黄庭坚曾来此一游,当他登上峰顶,看到如此秀美成片的竹海时,情不自禁的赞道:“壮哉!竹波万里,峨嵋姊妹耳!”乡人闻讯纷纷前来献酒,诗人在石壁上书写了“万岭箐”三个大字。至今竹海内有两个乡仍名“万岭乡”和“万里乡”。   

  如今的竹海保护区位于四川长宁、江安两县毗连的南部连天山余脉中,景区内28座山岭全是茂密的竹林,竹波荡漾,连片成海,绿透了天府的南端。如此广阔无际的楠竹海洋,实为国内外所罕见。1988年蜀南竹海被国务院列为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荣获“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和“中国自然风景区十佳”的称号。

  竹,自拱出地面那天起,就惠及人类。竹笋可以美食;成材的竹子,用途就更加广泛,可刻字,可为书,可为笛,可为箫;可为筏,可载物,可为席,可为榻;可造器皿,可建屋宇,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至于以竹励志的成语,就更不乏其例。既然竹如此惠顾于人类,我们就更应该珍爱它了。

  作家采风团临离开长宁时,长宁县委、县政府和北京日报共同组织了一场座谈会,听取作家采风后的意见和建议。在诸文学名家纷纷建言中,笔者也迎着县委书记曾健坦诚的目光,将21年前来竹海与这次来作了一个对比。那时的蜀南竹海,完全是一片原生态的、幽静的绿海。沿着一条沙土路穿越竹海,可欣赏到沿路两旁一眼望不到边的翠竹。夜宿全部用竹材料建成的“竹海宾馆”,倾听竹涛声声,是难得的一种原生态的美的享受。自那以后,在我生命的旅程中,就多了一份对这片土地的情思。今天重游竹海,映现在视野里人为开发的景点多了,停车场多了,汽车多了,游人多了,竹制纪念品一条街多了。尽管旅游开发增加了当地市县的旅游收入,但对原生态的蚕食不能不令人担忧。呵护好竹海这一片上天的赐物,既是长宁人的责任,也是所有游人的责任。我们应有保护重于开发的理念。建议景点对汽车和游人有所限制。广泛倡导步行或自行车的游览方式,既环保低碳,又能让游人更亲近大自然。

  文末,借用《诗经·小雅》中的一句祝愿长宁:“愿竹苞松茂,日月悠长”。

(责任编辑:laiquliu)

关注技术,信息,资源,扫描来去留网微信二维码交流。

来去留我李俊

搜索

------分隔线----------------------------
相关栏目

热点推荐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网为您提供平台咨询交流学习方法及各类热门技术;电器,服装,保健,行业快讯等二十几个类别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