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网 > 去看信息 > 工业4.0的阶梯

工业4.0的阶梯

2015-06-25 07:32来源:网络整理发布者:来去留 查看:

  继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后,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这个带着理想与梦想的战略,掀起了新一轮工业改革探讨之声。然而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发现诸多的探讨处在概念的提及阶段,或被一些企业家告知自己的生产线已然有工业4.0的雏形—智能生产管理或者在数字化工厂建设阶段。然而评定工业4.0有何标准?如何才能实现工业4.0?在实现的道路上分哪些阶段等问题却很少有人问榷。

  不过在国内已经有这样一群人,开始对以上问题进行积极思索和探讨,汪清跃便是其中之一,他目前正在积极的筹建工业4.0协会组织,希望通过相关行业的合作探索,共同界定标准,找到更适合中国制造的工业4.0之路。近日,记者采访到了汪清跃先生,针对智能制造的发展、工业4.0的实现途径和所面临的境况等系列问题进行了采访交流,以下是访谈实录:

 

工业4.0的阶梯

 

 

  盖世汽车网:

  汪总,在汽车行业现在前瞻趋势是自动驾驶,虽然这也是人类的梦想,然对于它的实现已经有实现阶段的划分,对于工业4.0,目前是否也有这样的界定?

  汪清跃:

  仔细看过德国工业4.0的白皮书,只有一个蓝图设计,更多的是一种愿景,里面介绍了在工业4.0的设想下工厂如何运作、社会层面如何协作,并没有介绍实现4.0每个阶段的评价体系。

  

  为了高效生产,不少企业无意识的在生产线上引入智能化设备和管理系统,这是否可以理解为工业4.0的雏形,据您的了解和观察,目前工业4.0处于什么样的状况?

  

  就我个人而言,目前还没有看到过或者听说一家工厂可以达到工业4.0的水平。包括德国西门子也仅仅称自己是3.x的水平,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单线的模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虽然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模块跟模块之间的协作已经非常柔性,但是线跟线之间的协作互动很难,两条线之间不能自动拆开组成第三条线,生产第三个订单,这也是4.0下面一个非常重要的设想。

  现在我们看到诸多企业包括在尝试数字化工厂,这时工业4.0前的一个阶段,但不一定是必由之路。德国在2013年汉诺威展上提出该战略的时候,它的设想是在20年、30年之后实现,是远景的目标,并不期望整体工业水平能够短期实现。

  

  盖世汽车网

  您觉得工业4.0时代与目前的生产方式有哪些具象的不同?

  

  在我之前走访的企业中,如果自动化程度不高的话,一线工人相对管理人员的比重是很高的, 有的企业在1000个员工中有800个是操作工人,200个管理人员,工人基本是经过短期培训就可以上岗,是个拼体力的模式。而在工业4.0的设想下,这个比例将会大幅度的降低。不一定所有的工厂都需要达到关灯工厂的水平,但是在工厂现场出现的人员,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些人员应该都是带着智能终端比如iPad的设备,以便及时获得异常报警而做出及时响应的技术人员。在工业4.0初期阶段,设备、系统维修维护人员可能会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大量复杂系统、设备的使用。目前我们所熟悉的叉车工人、上下料的工人将来这些岗位可能都会由机器人代劳。另外,因为工业物联网的帮助,我们的管理人员对工厂的运营管理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我们现在熟悉的调度中心可能被移动终端所取代。机器边上的复杂的HMI(人机交互设备)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也可以大胆的设想。

 

 

工业4.0的阶梯

 

page--BR>

  在工业4.0的概念里,所涉及的并非是一条生产线,一个工厂,同时涉及物流互联等概念和领域,乃至延伸到整个社会层面,对此你怎么看?

  

  的确,工业4.0是一个大集成的概念,分横向集成和纵向集成以及端到端的集成,所谓横向集成是产品从研发-工艺设计-生产加工-交付-回收款项-服务跟踪;而纵向集成是企业内部从最底层的自装备到工业物联网、MES、ERP系统、智能决策系统的垂直无缝协同;端到端的集成是得益于整个生态圈的高度互联、高度集成;在这个生态圈中的任何一个物体包括人,能够随时随地的建立跟另一个对象的通讯和互动,所有的技术和产品呈现立体化的集成和交互。这就对管理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同你所讲,这不是一两个系统的事情。

  

  正如刚才您提到工业4.0是二三十年后的事情,又涉及到3大集成乃至社会层面这么多错综复杂的环节,那么我们国家在目前的制造状态下,您觉得首如果想突破的话,它的难点和突破点在哪里?

  

  这可能从两个角度去探讨,一个是从整体工业基础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以机器人为例,现在国内有不少企业在生产制造工业机器人,但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它的部分核心部件我们还是摆脱不了国外制造商,要突破的话就要解决这些基础工业的问题。

  另外,标准化的问题也很棘手,但是必须解决。要想做到厂内的协调,3大集成乃至社会层面的协作,没有标准,何谈协同?或者说协调成本将会非常的高。

  但是从另外一个维度去看的话,在信息化方面我们也许可以非对称发展。软件应用系统相对来说工业基础来说可能更容易突破前瞻性事物前期的价值是非常昂贵的,成本是企业推进时的一大问题。

  

  中国制造2025也已经发布,您觉得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德国的工业4.0哪个对我们来说更有借鉴意义?

  

  两个模式的侧重点不同,美国先强调的是互联网,从上往下再考虑设备的融入,而德国人是从下往上做的,先做智能化装备,再往上发展工业4.0智能化的控制系统。中国制造2025在今年的5月份发布,应该综合考虑了这两种模式的,并且考虑到我国制造业的国情。当中还是有很多亮点,其中之一就是对一些领域的定量要求。我相信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3个10年规划将会引领中国制造业重回世界制造强国之巅。

 

工业4.0的阶梯

 

  汪总在积极建设的工业4.0协会,个人认为,作为企业来说做这样一件事是耗时费力的一件事,何况工业4.0还是一个理想化的状态,您成立此协会的初衷是什么?或者希望达成什么样的一个结果?

  

  如同你所讲,工业4.0目前多处在从文字层面去探讨,包括我跟许多大企业在聊的时候,他们也表示对4.0很感兴趣,但却不知道这当中的投入是什么?概念下面真正的生产是如何组织的?带给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哪里?目前比较多的企业处在吸收消化工业4.0的过程中。在决策之前,还需要更多的输入和思考。

  我做这样一个事情,一方面是促进大家对工业4.0概念的认知,毕竟从空谈到实际操作它的认知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从大的方面讲,我不希望工业4.0的热潮是闹哄哄的入场又冷清清的落幕。其实我们需要在民间做一些事情,形成一个完整的制造业企业与服务商的生态圈,不只是局限于国内,组织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和研究甚至实践,同时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何时能达到4.0的状态是企业自身的规划,最主要的是大家将理想化的好东西能转为现实为我所用,助推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发展,这个是较为关键的,也是我们下此苦心的目的。

  盖世小结:

  的确,包括记者在内对工业4.0之前也仅仅是从网络文字和企业人士交流中知其一二,并且处于一种这是一个“梦”的言态。然而,当有一个人哪怕是一种微弱的声音说要尝试着去实现下的时候,不管是什么样的考虑和用意,你会觉得是非常肯定和点赞的,因为做远比说和永久的疑虑状态要好,何况万一实现了呢!

(责任编辑:laiquliu)

关注技术,信息,资源,扫描来去留网微信二维码交流。

来去留我李俊

搜索

------分隔线----------------------------
相关栏目

热点推荐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网为您提供平台咨询交流学习方法及各类热门技术;电器,服装,保健,行业快讯等二十几个类别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