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影像”展现创意天地
作为第二十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的重头戏,2014年度“一分钟影像大赛”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人民网上海6月10日电(记者屠知力) 6月10日,作为第二十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的重头戏,2014年度“一分钟影像大赛”颁奖典礼隆重举行。此次大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者,近800部短片参与角逐六个最佳“一分钟影像”大奖,最终《身体控制》、《残食》、《生长》、《希望》、《阿雅玛雅-邂逅》、《东椛经》六部短片获得各类别大奖。值得一提的是,在6月10日举行的“一分钟影像”颁奖典礼最后,组委会颁发了一个特别纪念奖给“一分钟影像”创始人——85岁的约斯?郝威林,以表彰其多年来坚持推广“一分钟影像”艺术活动所做的努力。 据介绍,2014年度“一分钟影像”大赛竞争激烈,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近800部短片参加角逐最佳实验类、最佳主题类、最佳创意类、最佳3D类、最佳动态字体类、最佳动画类六大奖项。经专家评审团的评议,共有29部短片入围决赛。最终,来自意大利艺术家保罗?格拉西诺所创作的短片《身体控制》获得最佳实验类大奖。这个作品将三个面目不清的男人悬挂一起,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作品通过中性冷峻的色彩、具有雕塑般的美感,传达出人与工业化生产方式对抗之间的思考,以及现代工业的控制下,对于人性异化的恐惧。作品艺术语言成熟细腻,有着很强的社会批判性。 此外,颜月的短片《残食》获得本次大赛主题类大奖。作品关注日常材料的艺术性,对人的视觉、味觉关系进行探索:人们在宣扬善待动物的伪装下,与动物是一种真实的食物链关系,富有反讽意味和戏剧性的冲突,揭示人与食物之间的矛盾心态。朱霭佳的短片《生长》获得本次大赛创意类大奖。这个作品将具象的城市生活元素抽取出来,以拼贴艺术的手法对城市进行重构创作,作品敏锐地捕捉住生活中的变化,并用艺术的手法强化了这种变化,令人印象深刻。丁昊的短片《希望》获得本次大赛动态字体类大奖,作品选择了歌剧《基督山伯爵》为创作主题,在新媒体艺术语境下打通了文字与影像的边界,作品在视觉上充满张力和实验性。环球数码团队制作的短片《阿雅玛雅-邂逅》获得大赛3D类大奖,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关于玛雅女孩和用川剧变脸的东方女孩邂逅的故事,活泼自然的风格中展现不同文化的交融。左佳梁子的短片《东椛经》获得大赛动画类大奖,作品取材于古代地理奇书《山海经》,用影像动画的语言描述了具有文学想象力的上古世界。 “一分钟影像大赛”最早起源于荷兰。 1998年,荷兰桑德伯格艺术学院的校长约斯.郝威林设立了“一分钟影像”工作营这种崭新的概念,并设立了“一分钟影像”基金会和“一分钟影像”国际大赛。“一分钟影像”大赛旨在利用一分钟的时间,激发创作者的创意,拍摄出各种不限题材、不限内容的一分钟短片。“一分钟影像大赛”从2012年开始已成为上海国际电视节的常设项目。主办方表示,一百年前,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开启了影像时代,由于技术原因当时只能拍摄《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一分钟长度的短片,而在一百年后影像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主办方再次选择以“一分钟”方式进行影像创作表示对影像时代诞生的致敬。 2009年,艺术人文频道《创意天下》联合华东师范大学一分钟影像中国站举办了第一届“中国一分钟影像大赛”,此举在艺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十部获奖作品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一分钟影像大赛,其中《城市万花筒》获得了世界最佳一分钟大奖。2012年起,“一分钟影像”开始进入上海电视节特别单元。 据悉,6月11日,东方卫视中心《创意天下》栏目与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荷兰一分钟影像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一分钟影像”世纪巡回展(上海首展),也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展。此次影像展将为“一分钟影像”艺术十五年的发展做一个系统的影像文献回顾,同时也将精选出11个主题单元,其中包括“一分钟影像在中国”以及“华东师范大学与一分钟影像”等专题,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500部一分钟影像历年中外优秀作品,将展现“一分钟影像”的过去和现状。 (责任编辑:laiqul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