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忱:首先必须是质量高,比如有没有文献价值,有没有研究价值,其次应该品相好,关键是眼光要高。比如你读张佩纶的书札,你必须了解那段历史,读他的书札才会有意思。所以这类收藏难度大,是一个小中见大的学问。 主持人:书札的内容也很重要。书札里如果写的是一般的问候,或是鸡毛蒜皮的事情,其价值肯定不如名人之间谈论政务或是讨论学术的书札,后者才是精品。但眼光要高,师承很重要,岭南文献的研究和收藏,对您帮助最大的前辈是谁? 王贵忱:对我帮助最大的应该是商承祚,上世纪50年代我就认识他了,我跟商老关系很好,他的父亲商衍鎏祖籍辽宁铁岭市,跟我是老乡。这几十年来,我跟周叔弢、周作人、容庚、商承祚、潘景郑、李可染、谢稚柳、启功、黎雄才、赖少其等人都保持着通信,这些信件现在我也保存着。 学习之初我也是比较喜欢观赏性较强的作品,后来在前辈学者的熏陶下,才逐渐重视藏品的研究价值,最终形成自己的收藏特色。 胡文辉:应该说,王老并不仅仅只是收藏中人,更是学问中人。与绝大多数收藏家不同的是,王老的收藏是为其研究服务的,收藏只是治学的工具而已,除了《中国早期火柴工业及其商标》之外,王老近年出版的两本重要著作《张荫桓戊戌日记手稿》和《曾国藩未刊书札》就是根据其藏品整理而成的。 王老虽然没有正式的师承,但交往的良师益友,多是以收藏闻名的学问家。 比如周叔弢、潘景郑、黄荫普是文献学的权威,于省吾、容庚、商承祚是古文字古器物学的权威,启功、谢稚柳是书画学的权威,戴葆庭、马定祥则是钱币学的权威。 主持人:您收藏的古书是否包括丛书零本? 王贵忱:丛书零本我一般都不收,收藏中国古籍,重视单刻而忽视丛书零本,这是一般的规则,丛书零本残缺不全自然就缺乏足够的收藏价值,一般都不是稀有的。 市场风向 古籍善本拍卖 跨入亿元时代 在以书画为主流的国内艺术品收藏市场,古籍善本的收藏曾长期默默无闻,2000年上海图书馆斥资450万美元从美国买回翁万戈家藏的80种542册藏书,才触动了市场神经。而真正让这一冷门收藏迅速升温的,应该是2012年过云楼藏书的拍卖,使古籍善本一举跨入亿元时代。凤凰集团以2.16亿元的天价竞得,打破古籍善本拍卖世界纪录。以中国嘉德的成交纪录为例,2001年春拍,古籍善本专场总成交额不过280万元;到2013年,古籍善本专场总成交额已高达8700万元。 在这一波古籍善本收藏热潮中,“广东题材”的文献信札经常爆出热点,如2012年北京匡时推出“南长街54号藏梁启超重要档案”专场,146个标的全数成交,共拍得6709.2万元。其中,梁启超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信札,起拍价25万元,最后以356.5万元成交,超出起拍价10多倍。梁启超1916年作《袁世凯之解剖》,以713万元成交价成为该场标王。2014年,广东崇正也推出专场“陈垣先生的著作和稿本”,最终以630万元人民币落槌。最初北京师范大学与江门博物馆对此都曾表示出浓厚兴趣,但这批手稿最终被一位私人藏家购入。 最近各地秋拍又将陆续举槌,古籍善本已经成为了各大拍卖行的一大“标配”。如广东崇正今年秋拍就将推出拍品数量近160件的“私家话语·近代名人朋友圈”专场,包括钱钟书、杨绛、叶圣陶、沈从文、朱自清、陈垣、齐白石、黄胄等一批大名人的书札都将出现在本专场中。 (许悦) 涨姿势 古籍善本收藏分类 古籍善本可以分为刻本、墨迹本、碑帖、信札以及其他文献。 “刻本”是使用雕刻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为古籍善本收藏最大的一类。 墨迹本是近年来最为抢眼的品种之一,又可分为抄本和校本两类。墨迹本大多是孤品,出自名家之手的墨迹本,在拍场上更会引起激烈争夺。 碑帖、信札以及文献则是近年来古籍善本拍卖市场新兴品种,也最受市场关注,信札近年来身价更是扶摇直上。 收藏界普遍认为,1911年以前的书籍称为古籍,1949年之前的称为解放前旧书。国际上,各大博物馆对中国古籍以1644年清入关为界,此前的古籍无论官刻、私刻,均为善本。国内收藏界则以1795年为界,此前的均为善本,有乾隆版、康熙版、明版、宋版之分。宋元古籍历来为藏家追捧,拍卖会上,600年前的书是论页卖,400年前的书是论册卖。(许悦) (责任编辑:laiqul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