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理赔,要盖章证明是自己摔倒;钱币破损,要证明是老鼠啃坏的;揣着户口及结婚证去公证,还要社区证明和老婆是亲属关系…… 近日,记者走访贵阳多个社区发现,为居民出具的各式奇怪“证明”,已成社区服务中心的“日常工作”——不开,居民的事情办不成;开了,一些事实际上根本难以求证,甚至还有可能背负责任。 社区印章似乎成了居民办事路上的一个“万能章”。对此,一些专业人士指出,“不能证明,也得证明”的背后,是相应职能部门的审批过多、办事缺乏规范及部分单位将责任转嫁给社区的事实。 现象 社区证明 五花八门 中南社区占地0.27平方公里,是南明区最小的社区,但辖区服务中心每月会向居民开具70余张五花八门的证明,但70%的证明并不在社区的责任范围内。 “受伤了,要证明自己是意外摔倒的;钱币破损,要证明是老鼠啃坏的;发票遗失证明、亲子关系证明……”据社区盖章的工作人员介绍,居民的证明事宜,有时令人匪夷所思,但却又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一个老太太要我们出证明,证明她洗澡时是自己摔倒的,属意外伤害,否则保险公司不赔。但她洗澡时我们又不在,如何证明?”工作人员称,不开,老人看病的钱没着落;开了,很有可能背负法律风险。 中南社区党政部盛主任介绍,早在2013年底,贵阳市群工委便下发文件,明确57项可由社区出具的证明,“但这种合情却不合理的证明,社区不能不开,否则居民办事的路就被堵死在这张单子上。” 纠结 证不证明 左右为难 中东社区的熊先生曾揣着户口及结婚证,带着老婆孩子到公证处办理手续,却被告知还需社区证明其亲属关系。 “熊先生这样的遭遇,并不在少数,户口本便能解决的问题,却要浪费社区资源。”中东社区党政部罗骏介绍,有些证明,社区无法出具。 贵州省社科院社会研究所所长黄德林介绍,以上情况的出现,多与相关部门设置门槛之嫌有关,“为尽量少担责医院、银行、保险公司等让社区来开证明,以便日后发生意外时,自己面对的风险小些。” 黄所长表示,不少单位服务过程中审批过多、办事流程不规范,是导致居民频频到社区要证明的原因。残币更换,应该由银行自己去调查、核实原因,结果仍让社区来证明,是典型的办事流程不够规范。 出路 减少审批 不推责任 社区万能章,如何才能回归本位? 黄德林表示,从根源上讲,应减少关乎老百姓基本生活需要的事项审批。其次,职能部门应主动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不再推诿;政府也应进一步细化印章管理制度,明确哪些事项由社区盖章,盖哪些章,不再让社区成为最后接住“皮球”的那个人。 针对类似结婚证要和社区证明一起才管用的案例,贵州大学社会学系陆为群教授建议,贵阳可以借助“大数据”的东风,利用该技术打破政府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信息互通后,不管到哪家部门,市民只要一刷身份证,所有数据资料一清二楚,也就免去了开具各种证明的麻烦。” (责任编辑:laiqul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