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1921年生,山西交城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8月20日12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1生平![]()
抗日战争胜利后,华国锋同志历任中共交城县委书记、晋绥边区第八地委组织部副部长、阳曲县委书记、晋中区第一地委宣 传部部长等职。在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抢夺人民抗战胜利果实的复杂形势下,他遵循党中央制定的“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指示,组织扩充和加强交城县武装力量, 发展民兵武装,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揭露蒋介石、阎锡山发动内战的阴谋,同国民党反动势力开展坚决斗争。他积极组织民兵开展对阎锡山部队的认真细 致的政治工作,吸引不少敌军士兵弃暗投明,加入到人民军队中来。他组织群众搞好生产,加强党的建设和群众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参加了汾孝战役、开栅 保卫战、黄崖战斗、古交战斗等。在指挥作战中,他采取武装打击和政治攻势相结合的方式消灭、瓦解敌军,取得显著成绩,被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作为经验推广。他 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精神,领导交城、阳曲等地的土地改革,深入到贫雇农中间,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和切实需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并注意纠正土 改过程中出现的“左”的偏差,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积极性。群众踊跃参军支前,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粮出粮,为解放古交、太原等城市提供了坚实后勤保 障。华国锋同志为山西解放战争胜利和人民政权建立与巩固作出了突出贡献。国防部长耿飚回忆:华国锋改毛泽东嘱咐来龙去脉
新中国成立这一年,28岁的华国锋同志南下湖南。从这时到1971年,他长期在湖南工作。
![]()
华国锋同志重视抓农业生产,特别是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主持兴修了洞庭湖排涝、韶山灌区等大型水利工程。在韶山灌 区建设过程中,他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妥善安置拆迁移民,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搞好建设。韶山灌区工程成为湖南省首个灌溉百万亩农田的大工程,竣工 投入使用后,对当地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华国锋同志十分支持发展杂交水稻。从1964年起,时任湖南安江农校教师 的袁隆平同志在国内首次提出利用水稻杂种优势增加粮食产量即进行水稻杂交的设想,并着手进行研究。华国锋同志对袁隆平同志的研究非常支持和重视,请袁隆平 同志在湖南省农业科学实验经验交流大会上发言,并将杂交水稻作为全省重点研究项目给以大力支持。调中央工作后,他仍然关心杂交水稻研究。华国锋同志的关心 支持对促进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实现我国水稻生产重大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
华国锋同志关注人民群众生活,努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解放初期刚到湖南时,他就在湘阴领导建立了第一批农村卫生 所,培训了湘阴第一代医生,充实发展了县人民医院。他满腔热情推广农村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制度,指示培训卫生技术人员,建立和发展医学院校。他特别重视消 灭千百年来危害广大人民健康的血吸虫病,亲自负责湖南省血防领导工作,主持修订全省消灭血吸虫病规划,研究建立各级血防领导机构和防治业务机构,下乡深入 疫区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在他直接领导下,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取得重大成就,旧社会“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一处处荒洲湖汊,逐步变 成林茂粮丰、五业兴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华国锋同志善于做文化教育和统战工作。他热心与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交朋友,经常深入到他们中间听取意见,落实各项统 战政策。他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摆脱旧文艺的影响,团结在党的周围,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文艺工作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方向。他注意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的方针,重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他注重保护和发展具有湖南地方特色的湘剧、花鼓戏、祁剧、巴陵戏、皮影、木偶戏等地方剧种,同时强调对旧的文艺形 式进行改造和革新,创作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新文艺。在他支持下,湖南文化艺术工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依然得到一定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