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女士在1小时内接到了两条来自银行的短信,先是提醒她账户多了1000多元,1个小时不到,又告诉她那1000多元被转走了。奇怪的是苏女士整周都没去过银行办理任何业务。资金没蒙受损失,,苏女士庆幸的同时又泛起不安:“这次没事,下次不会直接把我的钱给转没了吧?” 资金“来去自由” 这属于银行的“错账处置”,即系统出错将钱打进苏女士的账户,转出去是为了纠正错账,追回资金。 苏女士的不安并非没有根据。几天前,殷先生也有相似的遭遇:“银行没经客户本人同意,凭啥私自操作我的账户?”殷先生很是气愤,“我的银行卡开通有短信提示,银行存钱或转账操作后,我可以收到短信提示。但是要是没开通短信提示,银行这么操作我的账户,我怎么知道?这么说,银行随时动我的账户都有可能?那多不安全!” 苏女士也有相似的担忧:“若只是偶尔,自己也没损失也就算了,若是时不时就折腾一下,任谁也受不了。” 银行对此的解释是这属于银行的“错账处置”,即系统出错将钱打进苏女士的账户,转出去是为了纠正错账,追回资金。该银行还表示,如果苏女士有疑问可以帮她查资金账户记录。 对此,苏女士也表示理解,但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客户的个人账户已然成为银行来去自由的“跑)马场”。 记者也了解到,各银行网点遇到这种情况处理方法不同。“我们这个网点出现这种问题,一般是马上给账户主人打电话,通知卡主到柜台来把钱取出来,交到银行。其他的网点怎么办我不知道。”某股份制银行工作人员如是说。 银行有“前科” 由于机制不健全、上级部门监管不力,同时银行也缺乏最基本的服务心态和服务操守,使得银行与客户之间角色倒置 同样是出错,日前福州王女士误将3万元转到别人的账号,偏偏又联系不到对方。王女士要求银行把转错的钱从接收方的卡上重新转回来时,银行却表示要公安部门出具公函才能冻结账户。而警方却说,因为是王女士自己转错账,无法立案,更无法出具公函。到最后,王女士追钱无门,只能欲哭无泪。 犯错的人不同,处理方式便是两样。银行和客户间的双重标准不止于此。客户ATM机操作失误,一万元被机器吞掉,银行要两个工作日才能处理好,而假称机器多吐3000元,5分钟后客服便赶到;银行多给了钱,客户义务归还,否则便是“不当得利”,银行少给了钱,却是“钞票当面点清,离柜概不负责”。 这种对人不对己的霸王条款,让本应是上帝的客户却成了弱势群体。有专家表示,由于机制不健全、上级部门监管不力,同时银行也缺乏最基本的服务心态和服务操守,使得银行与客户之间角色倒置。 或涉嫌侵权 银行的行为侵犯了客户的权益。客户将钱存进银行,客户和银行之间已经是一种合同关系,双方应该履行各自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银行的行为侵犯了客户的所有权和自有账户的使用权。”对于银行的上述行为,上海欧申律师事务所律师钱晔文认为,银行系统出错将钱打进客户账户,进入客户账户,随意划拨资金。“这看似没有对客户造成实际损害,实则操作行为本身就已然构成侵权。” 重庆派瑞律师事务所聂律师也表示,银行的行为侵犯了客户的权益。客户将钱存进银行,客户和银行之间已经是一种合同关系,双方应该履行各自相应的权利和义务。银行操作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找出证据,证明的确属于操作问题,并且应该告知客户,讲清楚之后,才能转走客户账户上的这部分钱。如果随便转走客户账户的钱,客户账户当然存在安全隐患。 钱晔文还表示,银行应对客户进行全面解释,赔礼道歉。客户也可以向银监会投诉。此外,客户还可以根据客户与银行签订的服务合同,要求经济上的补偿。钱晔文认为,银行发生疏漏,首先应该厘清责任界限,及时同储户沟通协调,而不是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姿态,动不动就以冷酷的“不当得利”相要挟。储户情感受到伤害,必然针锋相对,结果既不能解决问题,更容易损害银行的声誉形象。客户操作失误,银行也应主动解决问题,而不是用规定让客户奔走无门,欲哭无泪。 同时,在客户账户频繁遭遇银行侵犯的情况下,关于客户账户保护问题的相关法律法规应进一步完善,让制度成为保护客户账户的“保险柜”。 (责任编辑:laiqul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