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种植技术 菠菜周年种植技术 一、播期与品种 秋菠菜:8~9月播种,播后30~40天可分批采收。宜选用较耐热、生长快的早熟品种。 越冬菠菜: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播种,春节前后分批采收,宜选用越冬性强、抽薹迟、耐寒性强的中、晚熟品种。 春菠菜:开春后气温回升时即可开始播种,3月为播种适期,播后30~50天采收,品种宜选择抽薹迟、叶片肥大的品种。 夏菠菜:5~7月分期播种,6月下旬至9月中旬陆续采收,宜选用耐热性强,生长迅速,不易抽薹的品种。 二、整地作畦 选择疏松肥沃、保水保肥、排灌条件良好、微酸性的土质。整地时亩施过磷酸钙40公斤,冬、春宜做高畦,夏、秋做平畦,畦宽1.2~1.5米。 三、播种育苗 一般采用撒播。夏、秋播种于播前1周将种子用水浸泡12小时后,放在井中或冰箱冷藏柜中处理24小时,再催芽,经3~5天出芽后播种。冬、春可播干籽或湿籽。 畦面浇足底水后播种,用齿耙轻耙表土,使种子播入土,畦面再盖一层草木灰。夏、秋播播后要用稻草覆盖或利用小拱棚覆盖遮阳网,防止高温和暴雨冲刷。经常保持土壤温润,6~7天可齐苗。冬播气温偏低,则在畦上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促出苗,出苗后撤除。 四、田间管理 秋菠菜出真叶后浇泼1次清粪水;2片真叶后间苗除草。冬菠菜播后土壤保持湿润,根据苗情和天气追施水肥,以腐熟人粪尿为主。霜冻和冰雪天气应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也可小拱棚覆盖。春菠菜前期要覆盖塑料薄膜保温,出苗后薄膜昼揭夜盖,让幼苗多见光。追施肥水,前期以腐熟人畜粪淡施、勤施,后期尤其是采收前15天要追施速效氮肥。夏菠菜出苗后要盖遮阳网降温。 油麦菜大棚种植技术 油麦菜是速生叶菜,适宜生长温度为18~25℃,当夜温低于12℃时扣棚。扣棚后,及时调节棚温和棚内相对湿度。一般棚内相对湿度以小于90%为宜。当温度过低时应全园喷洒“护树将军”保温杀菌,保护植株免遭冻害,强壮株体,提高抗寒抗病能力。 在栽培管理中应保持清洁卫生,禁止使用粪稀作追肥。整个生长期追施尿素肥2~3次,随浇水时施入。油麦菜生长前期和中期使用叶面肥的同时,结合喷施“菜果壮蒂灵”,增强光合作用,促进生长,使叶片浓厚肥大,同时也可提高叶面肥中有效成分的利用,生产优质蔬菜。 在大棚湿度温度条件下,植物极易滋生病虫害。油麦菜的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软腐病和蚜虫。使用杀菌剂或杀虫剂与适量“新高脂膜”的混合喷雾时,不仅可提高农药有效成分的利用,还可减轻农药残留度,喷药1小时后遇雨可不再补喷,不怕太阳曝晒,防治效果达到最佳。 春露地油菜种植技术 早春露地油菜适期播种非常重要,播种过早,受外界低温条件影响,容易造成寒害、沤根、烂根、抽薹的现象。播种过晚,会造成上市推迟,产品质量差(主要因为温度过高),降低经济收入。露地生产一般在3月下旬播种,全部采用直播方式。 一、选择良种 要选择优质、抗病、高产、耐抽薹的品种,如小青翠、华冠、京绿二号等。 二、施足基肥 一般情况下,亩施优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00~5000公斤、磷酸二铵20~25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或45%的三元复混肥40~50公斤。 三、种子处理 播种前把种子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晾晒3~4个小时,然后把种子放在50℃温水中浸种20~30分钟,再在20℃~30℃水中浸种2~3小时,晾干后可直接播种;或置于15℃~20℃条件下进行催芽,24小时出齐芽进行播种。 四、精细播种 一般于3月下旬播种,亩用种约350克。播种前,视土壤墒情浇水造墒,待水渗后播种。播种时,1米宽的畦开5条沟,沟深1.5~2厘米,将种子均匀播在沟内。 五、田间管护 当两片真叶展开时(2叶1心)第一次间苗,苗距3~4厘米;4叶1心时进行第二次间苗(定苗),苗距8~10厘米,每亩留苗4万株左右。苗期需水较少,一般情况下不旱不浇水,定完苗后,在生长期间浇水3~4次,浇水要选晴天上午进行。收获前15天左右追1次肥,亩施尿素20~25公斤或硫酸铵20公斤。 六、防治病虫 1.防治病害。春茬露地油菜易发生的病害主要有菌核病、霜霉病、黑腐病等。防治病害,应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凡病叶率达到10%以上时可用农药进行防治。常用农药有: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每亩喷施药液50~75公斤,一般用药2次,每次间隔5~7天。 2.防治虫害。油菜的害虫主要有蚜虫、潜叶蝇等。若发现蚜虫,要及时用20%速灭杀丁2000倍液或2.5%扑虱蚜1800倍液喷洒。在刚出现潜叶蝇幼虫为害的蛀道时,可使用90%晶体敌百虫每亩50~70克,对水60公斤喷雾防治。 七、及时收获 春茬露地油菜一般播后约60天可收获上市。过早上市则影响产量,过晚会影响产品质量。 姜农革新种植技术 “播种、遮阳、培土……”日前正是定植生姜的大好时节,江津区德感街道临峰台区生姜种植基地里活跃着农民忙碌的身影。4月27日,姜农王显昌一边劳作,一边高兴地说:“有了新技术,苗子死得少,生姜产量高,去年每亩收入2万元,今年种了4亩多地,不出意外将收入8万多元。” 据介绍,临峰台区海拔高度大多在500米左右,深厚的土壤、富含的多种矿物质和较大的昼夜温差,种植生姜块头大、品质优,早在上世纪80年代,该地生姜 就曾出口过日本、韩国。由于生姜生产有“三忌”,即忌连作、忌积水、忌暴晒,和其它生姜产区一样,“三忌”也成为了临峰生姜生产的“拦路虎”,以姜瘟为代 表的病虫害一直困扰生姜种植的发展。 为了赶走这只“拦路虎”,从2003年起,江津区德感街道组织农业技术人员与广大姜农一起,历时5年时间探索出一套“覆盖消毒、深沟高厢、遮阳生长”的综合高产生产技术,并进行推广试验。 “以前亩平每株产量不到1斤,去年亩平每株产量近2斤!”王显昌告诉笔者,从近两年的推广情况来看,该技术有效地防止了姜瘟等病虫害的发生,生姜产量也节节攀升。姜农每亩最多的收入达2万多元,比传统生姜种植的产量和收益都翻了番。 据德感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新技术促使农民增产增收,调动了农民种植生姜的积极性。目前,该地区生姜新技术种植面积1500多亩,项目区农民人均可增收1000元左右。 (责任编辑:laiqul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