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网 > 来学技术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唐朝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唐朝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2012-12-17 09:12来源:来去留发布者:laiquliu 查看: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唐朝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科学与技术

  唐代生产力提高,经济繁荣,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此科技领域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表现在天文学、数学、地理学、医药学及印刷术等方面。

  天文与数学

  僧一行,本名张遂,是唐代最著名的天文学家。他青年时代就精通历象和阴阳五行之学。唐玄宗召他到长安主持改定历法。当时,率府兵曹参军梁令瓒已经制成木黄道游仪的模型,一行主张改用铜铸,并与令瓒继续进行研究,经过两年的努力,最后于开元十二年(724)制成铜黄道游仪。次年,一行又与梁令瓒奉玄宗之命,共同研制成铜铸的水运浑仪,用以计时。黄道游仪和水运浑仪的制成,对观察天象起了很大的作用。开元十三年,一行还用自己制成的“复矩图”,令南宫说率人到今河南若干地点测量北极高度和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影长度,测出地球子午线1°的长度约合十二万三千七百米。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实测子午线,具有重大的意义。一行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发现恒星位置变动的天文学家。他临死前编成《大衍历》的草稿,日后经张说等整理成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书。该历在编写的过程中使用的不等间距的二次差内插法、具有正弦函数性质的表格和含有三次差的近似内插公式,在数学上都是杰出的贡献。此外,李淳风等注释《算经十书》及十书中最后一部王孝通所撰《辑古算术》,也都是数学方面的重要成就。

  地理学

  唐初的一部重要地理学著作是《括地志》。唐太宗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延揽学士萧德言、顾胤、蒋亚卿及谢偃等,根据《贞观十三年大簿》的资料编撰成该书,于贞观十六年(642)奏上。《括地志》全面叙述了唐初政区的建置沿革,并介绍了各地的山岳、河流、风俗、物产及人物故事等。该书共五百五十卷,另有《序略》五卷,内容丰富,惜今天已无完帙,清代以来的辑佚本仅数卷而已。唐德宗时的贾耽是著名的地理学家,他在贞元十七年(801)绘成《海内华夷图》,并撰成《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其中尤以《海内华夷图》贡献最大,图长三丈三尺,宽三丈,以一寸为百里,古地名标以黑字,唐代地名题以红字。可惜原图已失,但12世纪时根据它编绘的《华夷图》刻石至今仍保存于西安市碑林。贾耽的其他重要地理著述还有《皇华四达记》十卷、《贞元十道录》四卷等。唐朝另一部重要的地理学著作是唐宪宗朝宰相李吉甫在元和八年(813)撰成的《元和郡县图志》。该书四十卷,目录两卷,在所介绍四十七镇的每镇之前,都附以地图。全书记录了当时各地的物产、贡物、户口、州县沿革和山川险易等情况。原书仅存三十四卷,图已佚,是现存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地方总志,对后世方志的编撰有很大的影响。

  此外,杜佑所著《通典》的《州郡典》共十四卷,在方志发展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唐末人樊绰所著《蛮书》十卷,详细记载了洱海一带的民族、风俗、山川、道路,是舆志中较早的著作,为研究古代云南地理及南诏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医药学

  孙思邈是唐初医学和药物学家。他于高宗永徽三年(652)撰成《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故名其书为《千金要方》。该书广收博采自古代至唐初的重要方剂,对诊治之诀,针灸之法,导引养生之术均有周详的论述。后来,孙思邈觉得《千金要方》仍有阙遗,又撰成《千金翼方》三十卷以辅之。这两部书在中国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此外,显庆四年(659)唐延颁行的《新修本草》,为世界上第一部官修的药典。这是唐高宗时期医药工作者集体作出的重要贡献。印刷术 雕版印刷的出现是唐代重大技术成就之一。雕版印书始于何时,其说不一,至迟在中唐、晚唐时已经逐渐兴起。1966年在南朝鲜发现了木刻《陀罗尼经》印本,刻于704~751年间。成都市望江楼附近的唐墓也出土了龙池坊卞家印卖的《陀罗尼经》,是国内现存的最早印本。此外,咸通九年(868)王印造的《金刚经》,卷首有版面,正文刻字精美,足见刻印技术已较成熟。唐僖宗时成都书肆有印制的各种书籍出售,而且不少地方都在印刷历书。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为五代以后大量印书创造了条件。

  宗教和哲学

  道教与佛教:道教和佛教在中国早已盛行,唐朝统治者深知宗教对巩固封建统治能起一定的作用,经常利用道、佛二教麻痹人民的思想。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道教与佛教往往发生矛盾和斗争。唐代,有的统治者崇此抑彼,有的统治者崇彼抑此,对宗教冲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时他们也调和道佛之争,并且加以利用。

  中国的道教奉李耳为教主,唐朝皇室亦为李姓,故从唐初起统治者就规定道教地位居于佛教之先。唐朝大多数皇帝均崇奉道教,唐玄宗尤为突出,在他执政时道教势力达到了最高峰,全国道观总计一千六百八十七所。当时道教有清经法派和正一派,各有不少经戒符传世。重要的道教人物有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吴筠及张果等。有的道士重丹鼎,善金丹黄白术,唐朝不少皇帝即因服金丹而丧生,搞丹鼎的道士亦往往因骗术败露而遭贬逐。有的道士讲求符、辟谷、导引之术,往往以这些方术受到统治者的宠遇。

  佛教的政治地位虽然不如道教,但就其流传影响及寺院的经济实力而言,实际上都超过了道教。在武周时期佛教倍受宠遇,甚至一度凌驾于道教之上。隋唐时期佛教进一步发展的基本条件是:①佛教的经、律、论在过去已有不少翻译,大体完备,有了充分的资料。②在理论上佛教已从玄学附庸的地位走向独立,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③政治需要促使佛教进一步发展,如适应门阀世族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等级特权的削弱,各派均论证成佛的可能性,并给以肯定的结论。天台宗也是适应了统一全国的政治需要。④经过长期发展,佛教已渐趋中国化,得到改造,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宗派。隋唐佛教各宗的形成,是佛教高度发展和高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南北朝时佛教已经有一些流派,隋唐时期形成了正式的宗派。当时最主要的有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和禅宗,其中尤以慧能和神秀所倡导的禅宗的中国化程度最高,流行最广。

  随着佛教的大盛,寺院经济恶性膨胀起来,僧侣地主广占良田,大蓄奴婢,在社会上闹钱荒的时候,佛寺中以铜铸像,而且为各阶层逃避课役的人提供了藏身之地。这就必然触动唐王朝的财政利益。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崇信道教的唐武宗在道士赵归真等人的鼓动下,于会昌(841~846)年间下令打击佛教。在这次“废佛”中共拆除大、中寺院四千六百余所,小庙宇(招提、兰若)四万余所;勒令僧尼二十六万余人还俗,没收奴婢十五万人,均充两税户;没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疑顷为亩之讹)。经过这次打击,佛教与寺院经济暂时有所削弱。

  哲学思想

  唐代主要的唯心主义思想家有韩愈和李翱,主要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有柳宗元和刘禹锡。

(责任编辑:laiquliu)

关注技术,信息,资源,扫描来去留网微信二维码交流。

来去留我李俊

搜索

------分隔线----------------------------
相关栏目

热点推荐
来去留技术信息资源
来去留网为您提供平台咨询交流学习方法及各类热门技术;电器,服装,保健,行业快讯等二十几个类别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