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94年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的第一次修订和完善。经过1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统计资料显示:1993年我国三次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分别为19.7%、46.6%、33.7%,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1年31.9%、46.1%、22.0%相比,第一产业下降12.2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2.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从二、一、三向二、三、一调整转变,期间新兴行业不断出现,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工业经济结构升级显著,由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程度高、门类单一的结构向劳动密集、技术密集、门类齐全的格局发展转变。显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4754-84)已经不能满足当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在1994年,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技术监督局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在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对GB4754-84的第一次修订,于同年8月正式发布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T4754-94)。该标准与原标准相比,门类从13个增加到16个,大类从75个增加到92,中类从310个增加到368个,小类从668个增加到846个。从门类看,主要是将工业门类调整为采掘业、制造业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个门类;将水利管理业从农业中分离,与地质勘探业合并为一个门类;将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调整为房地产业和居民服务业两个门类。从其他类别看,主要是充实了第三产业的内容。在编码方法上,由原来表示门类的罗马数字改为英文大写字母。16个门类具体如下: A 农、林、牧、渔业 B 采掘业 C 制造业 D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E 建筑业 F 地质勘查、水利管理业 G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 H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I 金融、保险业 J 房地产业 K 社会服务业 L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M 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 N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O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P 其他行业 (3)2002年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再修订。1994年启用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为准确反映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95-2002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均以8.7%的幅度增长,产业结构升级明显,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商务经济、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航空航天、医药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我国加入WTO的机遇和挑战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急需一部更加完善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并和国际标准接轨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为此在GB/T4754-94使用了8年之后,国家统计局着手对GB/T4754-94进行再一次修订,于2002年10月经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批准正式发布实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该标准共设20个门类,95个大类,395个中类,912个小类,与GB/T4754-94比较,门类增加4个,大类增加3个,中类增加27个,小类增加66个。具体从大类看,新标准调整增加了“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资源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国际组织”等6个门类。从大类看,在GB/T4754-94中,社会服务业包括了许多活动性质不同的类别,因此新标准将活动性质不同的“旅馆业”、“旅游业”、“租赁服务业”、“娱乐服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分别调入新标准的“住宿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类别中,新标准还增加了“废弃资源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业”、“信息传输服务”、“软件业”、“证券业”、“商务服务业”、“科技交流与推广服务”、“环境管理业”等大类类别。从中小类看,为满足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兴起和分类的需要,原标准中小类进行了合并和调整并增加了一些类别。修订后的20个门类如下: A 农、林、牧、渔业 B 采矿业 C 制造业 D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E 建筑业 F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 G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H 批发和零售业 I 住宿和餐饮业 J 金融业 K 房地产业 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M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N 水利、环境资源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O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P 教育 Q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S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T 国际组织 (责任编辑:laiqul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