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还是这句话,新闻发生地,新闻当事人。政策面对面,连接你我他。未来3、4天,我们共同挖掘、开拓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再见! 附件: 省部产学研结合进展情况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产学研结合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关键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变化,特别是随着我国自主创新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确立,产学研结合的战略地位更为突出,时代内涵更为丰富。产学研结合的提法,是在当代科技革命的背景下产生的,符合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规律。我们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遵循和利用好这种科技发展规律。 在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产学研合作与国家、地区的竞争力密切关联起来。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塑造高度依赖于科技创新能力,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高度依赖于产学研结合。在实践中,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强化产学研合作以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路子。我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就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产学研结合机制。 国家创新体系是由经济、教育和科技等方面的组织机构构成的创新推动网络,这些创新主体包括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国家创新系统的活力,来自于各个创新主体之间的良好互动,通过产学研结合机制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创新倍增效应。 党和国家通过制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产学研结合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针政策。建立新的技术创新体系,既要突出企业为主体地位,又必须坚持产学研的结合,两者同等重要。现阶段,必须坚持产学研结合的方针,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使然。当前的产学研结合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突破,直接关系到今后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能否建立起来,直接关系到未来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能否实现。为此,各级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方针政策。 上述有关产学研结合的提法,赋予了我国新时期产学研结合深刻的时代内涵。只要深刻理解了新时期产学研结合的时代内涵,官、产、学、研各方面就会进一步增强投身产学研结合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张德江书记,教育部周济部长和广东省黄华华省长的共同倡导推动下,2005年9月教育部和广东省在广州签署了《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随后。教育部、科技部和广东省以“两部一省”名义,联合启动实施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 一年多来,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工作进展顺利,开局良好,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了“五个”保障体系。 第一,出台了省部产学研结合扶持政策,建立了政策支持体系。2006年8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随后又陆续制定出台了省部合作的资金、项目和基地管理等政策文件。全省17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广东省促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专门提出了促进省部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措施。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佛山等市纷纷将省部产学研结合作为自主创新政策的重点内容。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等部属高校根据省部合作协议精神,都制定和完善了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文件。 第二,成立省部产学研结合专门机构,建立了组织协调体系。2006年4月27日,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在广州正式成立,黄华华省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科技部副部长尚勇和我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省内多个市(区)政府都专门成立了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部属高校也成立了校领导牵头的省部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 第三,设立了产学研结合省部专项资金,建立了投入体系。2006年,广东省政府投入1亿元,设立了省部合作财政专项资金,今年增加到2亿元。从2008年至2010年,每年省部合作财政专项资金不少于2亿元。广东部分市、县(区)相应建立了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目前,初步形成了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投入体系。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省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3287项,各级政府财政投入7.6亿元,企业投资 16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6%、40.7%和41%。 第四,设立了产学研结合省部专项资金,建立了投入体系。建立了省部产学研结合信息服务体系。省部产学研办及时开通了省部产学研合作信息网站(),相关单位可以积极利用网站平台进行产学研结合方面的信息交流,促进省部产学研合作工作的开展。省部产学研办还专门编印了多期《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工作动态》,并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支持下,在《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杂志开辟了省部合作专栏,促进了高校、地方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 第五,形成了部属高校与广东全面对接机制。 省部产学研结合协调机构成立后,迅速形成了广东地市、企业与部属高校的高层次对接协商机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和兰州大学等30多家部属高校到省部产学研办和各地市洽谈全面合作事宜。同时,多次举办大型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和成果发布会,搭建了广东企业与高校对接合作平台。一年来,参会高校累计发布科技成果3000多项,促成省外高校与广东企业成功对接的产学研结合重大项目超过500项。另外,我们邀请有关高校领导、教授和企业代表一起在广东举行了10多场高规格的战略研讨会、工作座谈会和业务工作会,进一步密切部属高校与广东产业界的联系。 (责任编辑:laiqul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