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一些原始宗教,如五斗米教、白莲教、摩尼教、拜上帝教,是一种变革的文化信号,也是改朝换代的旗帜。 由于理性思维缺乏,中国人经常可能出现精神分裂症。当人的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脱节,即语言概念与外界客观的信息无关的时候,说与做、名与实、理论与经验就会严重脱离,会出现幻觉、幻视、幻听,甚至会走火入魔。 经济躁动、政治狂热、邪教迷信的症状大同小异。股票热、传销热、法轮功与浮夸风、个人迷信并没有本质区别! 低级宗教、邪教流行,包括在大学里蔓延,是大学的失职和耻辱,也只能靠全面启动以大学为中心的文化建设,形成高层次的理性精神辐射,这些文化病变才会冰消雪融,为人们自然地抛弃,或者升华为高级信仰,或者泛化为一般的公共文化。 成年人的热情,会有更多功利的因素,或者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因素。大学的文化运动是一种积极的力量,不是理性的对立面,因为青年在天性上是走向未来的,并不是要造成社会动乱。因此明智的方式,是把握理性的尺度,在法治化的轨道上,主动利用本是社会良知和理性的力量。不能出于政治利益玩弄谋略,甚至恼羞成怒,秋后算帐,将板子打在无辜者身上。 应当抛弃对群众运动的恐惧,主动疏导民众,尤其是知识分子、大学生中蕴藏的反腐败力量。在法治条件下,不论一个人持什么立场,只要能与别人进行理性对话就行。只要不同立场的人们不搞非理性的斗争,不要大打出手,社会应当允许有不同的信仰。如果我们的环境里有更多的理性与智慧,更多的思想文化内涵,既便有不同教派存在,也不会有恶性冲突。 作为一种自发的社会力量,既得到众人的同情,就能用以推动良性的、积极的社会变革,它正是解决社会面临的腐败问题的强大动力。如果正面引导它的发展,结果不会削弱政府的权威,恰恰能加强政治的建设,纯洁政党的队伍。 大学是社会活力的源泉,文化贫乏与体制压抑,却导致天之骄子早熟、放纵、厌世、轻生 大学青年本是天之骄子,都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雄心壮志,或是崇高神圣的目标的感召,或是出人头地的冲动,要干一番事业。每个新生进入自己在高考前的黑暗里幻想的光明里,都是脸庞红润,神态天真,活泼烂漫,充满幻想。 不久后,外在的校园生活给他们的新奇淡去,他们的激情、冲动、幻想、爱好和诗情画意,被划一的班级生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成堆的课程作业、杀威棒式的课程考试赶跑了,被窒息了,被卡得人喘不过气来,只有老老实实钻进专业课本里。 许多人经历一次次挫折,奋发向上的积极性淡漠,变得脸色苍白、神态憔悴、情绪抑郁、性格孤独、心理自卑、生活封闭、待人矜持。身处在大学高墙里,外面的世界陌生而新奇,令人不解的东西太多,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不再管用。许多学生从小读书是被迫的,被逼的,为了大人的功利目的,长期养成厌学情绪。不知道进大学是为什么,更不知道毕业后干什么。 冥思苦想没有结果,充满空虚、无奈、迷茫、焦虑甚至恐惧。有时以犯规、找岔、吵架寻求发泄。每个人都觉得经历了坎坷跌荡、风雨磨难,其实只是青春激情对冷漠现实的无力抗争。大多数人屈服于现实,压抑天性,成为“学习机器”。 然而,人毕竟不是机器。当生命能量不能创造性发挥,便会畸形展现出来。有的人追逐着空洞的分数、廉价的表扬、肉麻的恭维、虚假的荣誉;有的人自作聪明,玩世不恭,矫揉造作,追逐没有文化底蕴的浪漫,表现没有反省精神的狂妄;有的人躁动不安,沉迷于流行的时尚,充当“追星族”,甚至干脆在消费刺激中浪荡;有的人精神状态颓废,麻木。 在80年代,大学文化一度活跃,给人丰富、深刻的影响。但在根深蒂固的工具型、操作型人才培养模式之下,专业教育强调实用目的,人的理想与价值问题由意识形态教条解决。高校只是以课程教授知识,训练技能,文化活动只是偶尔出现的点缀,感受不到高雅文化的熏陶,高尚人格的感染,没有热点,学校向外界几乎发不出任何积极的声音,只有被外界影响。平时关心的几乎只有吃喝、异性、赚钱、明星之类话题,什么专业最热,如何建立关系网等等,很少有思想、趣味的考虑。 他们求新的冲动,经常被裹进周期性的学潮里。而每次躁动之后,更是长时期的死寂。他们对教条化灌输,专横的管理产生逆反情绪,觉得人生的意义、做人的方式都是自己的事,犯不着别人来教。冷漠矜持的人际关系,弥漫在校园里的平庸、短视、早熟、老成、虚伪、矫饰之气,消磨人的理想,让人灵魂空白、思想简单,或者滑入玩物丧志、追逐享乐的泥潭。 他们在应付老师、应酬社交上显得早熟老成,说假话,玩小聪明,作矜持,摆深沉,内心少了纯朴的热情,多了算计与防范。师生之间隔阂增大,连不同年级的学生间都感到有“代沟”。 在大学,有越来越频繁的学生自杀消息传出。人们难以相信,这些20岁上下的大学生们经常会谈到死亡的问题,有的谈起自己产生过轻生的念头甚至行动。通常他(她)们人很聪明,成绩也好,有的还是独生子女,生活相当优越。 这群在家庭、学校、社会的过分期待与全面规范中丧失了自我的年轻人,青春的能量不能获得释放,体验不到生命自我实现的快慰;有的人理想失落,无法调整自我,找回自己,丧失了自由选择的意志。随着年龄的增长,外部空间的扩大,遭遇的挫折越来越多,独立处置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不足,无奈感和空虚感与日俱增,终于落进生命的死角。 有过轻生念头的人远比我们想象的多,大多数没有付诸行动,是因为不堪想象死后父母的痛苦,承担不起良心的后果,于是才苟且活下来。可是,他们还会继续想,父母也只是这样为了上辈而活着,有了孩子,又望子成龙,将自己生命的全部意义寄托在孩子身上。然而他们剥夺孩子的设计、选择自己的天性和能力。等孩子长大之后,又只能重蹈自己的复辙。 校园两性关系上,自然是少数人离谱,多数人趋于保守,或压抑,或无奈。但个人有了自由选择,今天不再有外部的管束者来统一规定,除非你的行为太张扬,太不给管理者面子的时候,才会动用自己保留的权力来处罚人。 (责任编辑:laiquliu) |